焦點訪談:直擊難點 精準紓困 焦點訪談:直擊難點 精準紓困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是經濟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是穩經濟穩就業的關鍵一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甚至陷入了困境,而這其中最讓他們頭疼的就是資金難題。現金流好比是企業的血液,資金鍊一旦出現問題,供血不足,企業就會停擺,產業鏈供應鏈就會出現斷點。爲了穩定產業鏈、打通供應鏈、確保資金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採取一系列的紓困措施爲企業輸血,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渡過難關。

廣東惠州鵬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蛋品生產銷售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場輻射全國。受到疫情影響,這家蛋品企業生產和物流成本不斷增加,而銷售量出現下降,回款週期也延長了,企業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

成本增加、資金壓力變大,企業必須要通過創新發展和升級來提高利潤。董福建想要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要擴大生產,意味着對資金的需求也增大了,董福建的企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資金壓力。也是在這時,當地政府部門在對企業的走訪調研中瞭解到了這個情況。惠州市農業局幫企業聯繫對接了銀行。

很快,銀行啓動“綠色通道”,完成了審批等程序,爲企業授信4000萬元。

有了資金,生產線和人員、設備很快到位,並投入生產。現在企業生產的馬鈴薯蛋糕等產品每月銷售額有300多萬,利潤每月有20多萬元。董福建打算在有一部分積累後,繼續擴大生產,他對未來也充滿期待。

面對中小企業面臨的多重壓力,國家已陸續出臺多項幫扶政策,其中相當一部分涉及減稅降費、資金支持、融資促進等方面,以幫助中小企業緩解資金壓力。

廣東省也在2022年初發布了《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引導信貸資金投向民營、普惠小微等重點領域。

王紹軍是廣東惠州市一家生產包裝材料的小微企業負責人,企業生產的產品供應給當地幾家大型企業。最近一段時期,產品銷售出去後的回款較慢,而要生產,還需要爲原材料供應商提前支付貨款,因此,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很大。

因爲資金週轉困難,有了大訂單卻不敢接,資金鍊成爲制約企業發展的關鍵。

爲了解決資金問題,王紹軍想爲企業貸款,但也面臨着一些困難。

王紹軍的企業雖然只是生產包裝材料,但如果停產,那麼它所供貨的大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產業鏈。

針對這種情況,廣東省在今年的助企紓困文件中規定,要爲供應鏈上的各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供應鏈上的企業只要滿足條件,就可以利用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來申請貸款。這項措施對一些貸款難的小微企業來說是一個有力的支持。

瞭解到這項政策後,王紹軍提交了貸款申請。

依託所供貨的大企業的信用,王紹軍的企業順利申請到了貸款。

目前,在惠州的供應鏈金融平臺上,八成以上是5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平臺上線以來,已經累計爲惠州754家企業提供了84億融資。

除了藉助供應鏈金融平臺爲企業提供資金、緩解壓力,也有一些地方則是着力於財稅手段,把國家的減負紓困政策落到實處,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解決企業難題。

浙江新昌縣普佑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業,主要爲汽車、家用電器生產配套軸承,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和歐洲的汽車製造企業。今年上半年,企業的訂單不少,但一方面出口貿易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各種不確定性增強,另一方面內銷又受疫情影響,即使有訂單也難以保證銷售鏈條的暢通,企業面臨困境。

雖然企業手握訂單,但訂貨方何時復工並不確定,因此已生產好的產品發不出去,資金回籠不了。企業的流動資金緊張,無奈之下只能停掉了一部分生產。

爲了幫助企業紓困,浙江省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減負紓困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具體可行的紓困政策。

爲了把各項政策儘快落實到企業,新昌縣的各部門、街道都派出了助企服務員,上門瞭解企業需求,幫企業解決實際困難。

胡煒峯就是當地稅務部門派到普佑機電公司的助企服務員。來到企業後,胡煒峯馬上與企業負責人溝通,並瞭解到企業現在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資金緊張、無法保證生產。

新昌縣稅務局南明稅務所所長、助企服務員胡煒峯說:“我們第一時間把新的稅費政策、優惠政策送到了企業,手把手輔導好企業,做好增值稅留抵退稅的申請。”

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是國家爲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從今年4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一項政策。新昌縣也落實了這項政策,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前兩季度部分稅費延緩繳納6個月。

有了好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儘快與企業對接,讓好政策及時惠及到企業。新昌縣派出助企服務員到各企業,就是爲了做好這項工作。

胡煒峯說:“如果企業提出遇到什麼困難,我們及時收集整理,如果本部門能自己解決就及時幫他們解決,如果不能解決,需要其他部門協調,我們就馬上上報給上級部門,請求相關部門幫助解決。”

在普佑機電公司,胡煒峯手把手輔導企業怎樣做增值稅留抵退稅的申請,並跟蹤每個環節,隨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在他的幫助下,企業僅用了3天就拿到了80萬元的留抵退稅款,和今年一季度86萬元的技改補貼。這極大緩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除了幫助企業落實政策,助企服務員還會針對企業的各項需求,梳理出一份詳細的紓困清單,並與各部門對接,提供一系列可行的方案。

浙江新昌縣常務副縣長景堯說:“針對共性問題我們統一辦,統一出臺相關的政策意見,針對企業的個性問題,我們精準辦;特別是在前期調研發現一些供應鏈方面的問題,通過相關數字化系統比對,找到供應鏈能夠替換的一些領域,幫企業積極對接;第三,有些可能是新昌層面沒有辦法解決的,叫上級層面來協調,及時遞交,形成發現問題、派單問題,以及最終解決的閉環。”

爲企業紓困解難,既要精準發力,又要快速及時。從國家到地方,各部門都在努力,各項政策都在落實。以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爲例,4月1日至6月9日,已有14250億元留抵退稅款退到企業賬戶,加上一季度實施原有留抵退稅政策退稅1233億元,累計退稅達到15483億元,提振了市場主體的信心。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白彥鋒說:“國家出臺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尤其是增值稅的留抵退稅。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幫扶之下,很多市場主體抓住市場機遇,迅速地從疫情的負面衝擊中恢復過來,使經濟儘快步入到正常的運行軌道。”

中小微企業“秤砣雖小壓千斤”。它們好比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沒有它們的正常運轉,很多人的工作就沒了着落,沒有它們正常運轉,產業鏈供應鏈就難以通暢,大型企業也會動不起來。中小微企業發展好了,中國經濟纔會有更強的韌性。我們看到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直擊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助企紓困,兵貴神速。這些政策早一點落實,企業便能早一點走出困境。因此政策執行也需要打破常規,能快則快,讓好政策儘早成爲惠及企業的“及時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