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陸是否考慮與臺灣方面尋求新的“共識”?國臺辦回應

國臺辦6月15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馬曉光回答記者提問。

臺灣聯合報記者問,今年是“九二共識”三十週年,“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發展有重要作用,但30年來兩岸關係及國際局勢都出現變化,請問大陸方面是否會考慮與臺灣方面尋求一個新的、更適合當前兩岸解開僵局的“共識”?

馬曉光表示,不管國際局勢如何變化,大陸和臺灣各自內部怎樣發展變化,但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不容改變也不會改變;兩岸關係的性質沒有變也不能變。我是“九二共識”的親歷者,在此願意和各位一起作一個簡要回顧。

馬曉光說,“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經由香港會談及其後函電往來,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共識,雙方函電往來中都清晰表明了堅持一箇中國原則、追求國家統一的立場和態度,白紙黑字清清楚楚。

馬曉光說,臺灣海基會的表述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箇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箇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箇中國的政治涵義。”由此可以看出,雙方的共同點都是表明堅持一箇中國原則的態度,都表明了追求兩岸統一的態度。所不同的是,對於一箇中國的政治含義,臺灣海基會表示“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作了求同存異的處理。這就是“九二共識”的基本事實。“九二共識”不是一個名詞符號,更不是文字遊戲,是兩岸有關方面受權商談達成的,體現了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是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不容任意扭曲。

馬曉光表示,事實證明,堅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否定“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陷入緊張動盪。2008年至2016年,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呈現和平發展局面,就是因爲雙方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建立了基本的政治互信。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之所以持續惡化,根源在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的癥結和解方都非常清楚。我們已多次表明,只要停止謀“獨”挑釁,堅持“九二共識”,認同其核心意涵,兩岸僵局就可迎刃而解,兩岸之間的對話交往都不成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