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梁銀妍

近年來,ETF賽道成爲公募基金“必爭之地”,細分化趨勢愈發明顯。不過,同質化競爭和極致細分化帶來的“後遺症”正在顯現,部分ETF產品“困守”清盤邊緣,ETF市場正面臨一場洗牌。業內人士認爲,ETF賽道細分化、同質化難言利弊,或倒逼管理人優化產品設計和持有體驗,重視“可持續投資”理念。

近日,平安金ETF公告稱,截至6月13日,該基金已連續46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距離該基金今年3月18日上市,尚不到3個月時間。無獨有偶,6月初,國泰基金公告稱,截至6月7日,國泰中證滬港深動漫遊戲ETF已連續45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該基金同樣成立於今年3月。

有次新基金掙扎在“存活”邊緣,也有存續的老基金黯然離場。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12只ETF基金摘牌(A/C份額分開計算);另有100只左右ETF基金場內總市值小於5000萬元,存在終止上市風險。

此外,根據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統計顯示,從2019年至2021年,清盤的ETF數量分別爲5只、9只、18只,佔ETF總數的比例分別爲1.76%、2.38%和2.81%。“迷你”ETF也即規模小於5000萬元的ETF數量,截至2019年底、2020年底和2021年底分別爲36只、39只、75只,佔比分別爲12.68%、10.32%、11.70%。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認爲,市場上已存在規模龐大、流通性高、持有體驗較好的同質產品,一些成立較晚的指數基金,做大規模存在較大困難。同時,部分基金所跟蹤的指數影響力不夠,比如一些區域性指數ETF,知名度較低,基金規模減小,退市清盤風險增大。

中植基金也提到,近兩年A股結構化行情顯著,部分行業表現非常慘淡,相關行業ETF未能得到資金流入,規模較小導致清盤。此外,部分基金公司在ETF產品創設時或存在盲目追熱點概念的現象,上市後一旦熱點發生變化,規模很難做大。

與此同時,基金公司正源源不斷上報跟蹤細分領域指數的新基金。6月以來,富國基金、國泰基金、華夏基金等5家公司申報疫苗與生物科技指數基金,跟蹤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指數。此外,富國基金、招商基金、匯添富基金上報中藥ETF,跟蹤中證中藥指數。

某基金人士認爲,ETF產品細分化、同質化等現象難言利弊。ETF細分行業不斷湧現,更加考驗基金公司產品研發能力和持營能力,或倒逼基金公司更加重視持有人的投資感受,設計出更具特色化和生命力的指數產品。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國外知名ETF管理機構普遍重視“可持續投資”的概念。指數機構和基金公司積極研發低碳、人口主題、ESG等長期主題指數,爲投資者提供可長期追蹤持有的標的;同時,基金公司也加強策略投入,積極佈局指數增強型ETF產品,以寬基指數爲基準,在策略上對質量、價值等風格進行主動偏離。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認爲,ETF產品創新應從投資者利益和市場需求出發,選擇具有長期配置價值的優質標的指數,並在產品設計方面適當加強 “策略屬性”,爲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

中植基金則建議,管理人在產品創設時切勿盲目追逐市場熱點概念,需要根據政策引導的長期方向、市場投資者的需求,以及現有同類ETF供給情況等,做好供需兩端梳理,儘可能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此外,在ETF投研及運營團隊方面,管理人也要做好資源投入,在交易策略、跟蹤誤差、交易效率、流動性及費率方面提升競爭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