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李昊

鈞達股份(002865.SZ)擬豪募28.30億元,繼續加碼光伏電池賽道。

6月15日晚,鈞達股份發佈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定增募資不超28.3億元,其中15.19億元收購捷泰科技49%股份,5.00億元用於高效N型太陽能電池研發中試項目,8.1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此前鈞達股份已持有捷泰科技51%的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後將全資控股捷泰科技。捷泰科技原股東承諾2021年-2023年累計淨利潤不低於7.9億元,或將爲鈞達股份帶來新的增長。

鈞達股份募投的第二個項目—高效N型太陽能電池研發中試項目,是公司對新技術藍海市場的押注,但目前公司N型電池生產技術在產品的轉換效率、良率、生產成本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改善提升空間。

放棄原有汽車飾件業務,躋身光伏領域讓鈞達股份股價近一年漲了455%。前述消息發佈後,6月16日早盤公司股價大漲7.78%。

擬全資控股捷泰科技

鈞達股份此次募資的主要目的爲收購捷泰科技剩餘的49%股權,耗資15.19億元。

具體來看,鈞達股份擬通過江西產權交易所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宏富光伏持有的捷泰科技33.97%股權,交易金額爲10.53億元;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蘇泊爾集團持有的捷泰科技15.03%股權,交易金額爲4.66億元。交易作價對應標的公司100%股權估值爲31億元。

鈞達股份於2021年9月完成了收購捷泰科技51%股權從而取得捷泰科技控制權。此次重組完成後,捷泰科技將成爲鈞達股份的全資子公司。鈞達股份表示,本次收購完成後能夠提高在捷泰科技享有的權益比例,增強公司的盈利能力。

捷泰科技產品包括單晶PERC電池片和多晶電池片,其業績表現極度依賴晶科能源(688223.SH)。晶科能源作爲捷泰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及供應商,與標的公司在銷售、採購方面均有大量業務往來。捷泰科技2020年度和2021年度向晶科能源的電池銷售金額分別爲16.78億元和19.93億元,銷售佔比爲60.34%和40.92%。

全資控股捷泰科技能爲鈞達股份帶來多少增長?前次交易中,交易對方上饒展宏已作出業績承諾,捷泰科技2021年-2023年度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10億元、2.70億元、3.10億元,累計實現淨利潤不低於7.9億元。

2021年捷泰科技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22億元,順利完成業績承諾。2020年12月公司全面停產多晶電池片產品並處置多晶電池相關固定資產,若扣除該偶發事項及非經常性損益影響後,標的公司2020年淨利潤爲1.91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捷泰科技沒能逃過2021年光伏行業的“內卷”。期內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2%,扣非淨利潤增長(2020年以1.91億元計算)僅爲16%,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均同比下滑。

不過捷泰科技的毛利率仍明顯高於同行上市公司。2021年捷泰科技毛利率爲10.69%,愛旭股份(600732.SH)單晶PERC太陽能電池片毛利率爲5.43%,億晶光電(600537.SH)太陽能電池組件毛利率爲-2.43%。

鈞達股份也提示稱,隨着國家光伏相關補貼加速退坡、技術進步和生產規模化等相關政策調整,光伏市場需求存在波動風險,並進而影響到行業的下游市場。

押注N型TOPCon電池新市場

鈞達股份的第二個募投項目—高效N型太陽能電池研發中試項目,是公司對新技術藍海市場的押注。

N型電池技術是產業投資和市場關注的重點,目前N型電池主流的代表技術有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技術)、HJT、IBC等。

第三方機構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報告顯示,採用P型技術的光伏電池轉換效率極限要低於採用N型技術的光伏電池,如PERC電池(一種P型電池技術)和TOPCon電池理論極限效率分別爲24.5%、27.5%。

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2021年PERC電池片平均轉換效率23.1%,已越來越接近理論天花板;同期N型電池平均轉換效率超過24%。

但由於N型電池成本相對較高,目前市場主導仍是P型電池。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隨着PERC電池片新產能持續釋放,PERC電池片市場佔比提升至91.2%,N型電池量產規模仍較少,目前市場佔比約爲3%。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2030年TOPCon電池市場佔比將達到20%以上,是目前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PV-InfoLink同樣表示,2022年行業Topcon產能預計將超過37GW,未來三年Topcon產能快速增長,2024年將超過100GW。

捷泰科技於2021年底完成了電池生產技術的研發,具備了量產化的能力。不過目前公司TOPCon生產技術在產品的轉換效率、良率、生產成本等方面存在較大的改善提升空間。

捷泰科技此次募投的N型電池研發中試線,將對TOPCon系列產品的生產工藝技術進一步研發改善並進行中試生產,收集生產過程中的實驗數據,優化技術工藝,改進技術方案。該項目整體建設週期預計 6 個月,不涉及預期效益情況。

招商證券6月13日研報認爲,TOPCon規模應用已經啓動。晶科能源等公司在成功解決繞鍍等技術難題後,率先啓動TOPCon的大擴產。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有3-5家企業會啓動較大規模的TOPCon擴建,2022-2024年是TOPCon密集擴產的時期,估算年均電池需求超過120億元。

股價一年漲4.4倍

2021年7月,鈞達股份是一隻市值不到30億元的小盤股。隨着收購捷泰科技股份消息的傳出,鈞達股份搭上光伏“快車”,過去一年股價漲幅達445.16%。

鈞達股份原有主營業務包括汽車塑料內外飾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受新冠疫情及汽車行業下滑的影響,2017年上市以後,公司淨利潤逐年下滑。

在原有業務發展受限且難以實現重大突破的情形下,鈞達股份2022年上半年公司出售了原有的汽車飾件業務相關資產組,計劃全面聚焦光伏主業。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