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琪 徐芸茜 北京報道

國防軍工央企再次迎來了大動作!

近日,中航電子、中航機電發佈了《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併中航工業機電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下稱《預案》)。根據《預案》,中航電子以發行A股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航機電,中航電子爲吸收合併方,中航機電爲被吸收合併方,即中航電子向中航機電的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交換該等股東所持有的中航機電股票。

本次換股吸收合併完成後,機載公司將其原持有中航電子的股份以及原持有中航機電的股份,按照換股比例換成的中航電子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中航科工。此外,中航電子擬採用詢價的方式向包括中航科工、航空投資、中航沈飛、航空工業成飛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0億元。

對此,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軍工行業的中央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總體上偏低,這意味着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這個過程可能會涉及到混改、上市、重組整合、資產剝離等資本運作手段。因此此次兩家上市公司的合併只是一個開始。”

中航電子吸收合併中航機電

中航電子和中航機電早在上個月就迎來了一次話題高峯。

今年5月,中航電子、中航機電兩大軍工央企發佈公告稱,爲重組形成航空工業重要的機載系統上市平臺,加快機載系統業務的發展,中航機電與中航電子正在籌劃由後者通過向前者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航機電,併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和關聯交易,兩家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

雖然當時未披露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具體數額和詢價方式等吸收合併細節,但消息一出便帶動了軍工領域市場的活躍。公告發布當日,中航電子大漲9.28%,中航機電大漲8.22%,航天晨光、飛亞達、中天火箭等軍工板塊也股票紛紛漲停。

之前未能披露的具體內容在此次發佈的《預案》中都有所體現。

《預案》顯示,本次交易中,中航電子擬購買資產的交易金額爲換股吸收合併中航機電的成交金額,約爲489億元,佔中航電子總資產的比例爲186.23%。中航電子擬採用詢價的方式向包括中航科工、航空投資、中航沈飛、航空工業成飛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50億元。

也就是說,本次換股吸收合併完成後,中航機電將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中航電子將承繼及承接中航機電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

至此,中航電子和中航機電之間的合併重組案終於告一段落。事實上,爲了減少中航集團內部消耗,推動機載系統的發展,近幾年來,中航電子和中航機電之間一直在向以推動機載系統發展爲目的進行資源整合。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中航電子已完成了四次資源整合。2014年,中航電子開始託管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司管公司旗下數個事業單位管理職能;2018年,中航機電系統有限公司與中航航空電子系統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合併,成立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並託管於上市公司旗下,其下屬有14家企事業單位受中航電子託管;2020年,寶成儀表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併入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航電資產整合“連橫”進一步延長。對於中航電子未來發展計劃,《華夏時報》記者致電該公司,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或迎“軍工領域重組潮”?

目前正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衝刺階段,軍工央企領域重組動作頻頻,這對接下來的國企改革和央企重組工作有何信號?

天風證券分析報告提到,從全球來看,航空機載產業呈現系統化、集成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國際航空產業巨頭大多形成了專業化的機載系統研製生產體系,機載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我國航空機載產業資源存在專業分類複雜、相關單位層級複雜、數量衆多、資源分散且缺少重點牽頭單位的特點,產業資源利用率有待提高。近年來,軍工行業的中央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總體上偏低,這意味着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這個過程可能會涉及到混改、上市、重組整合、資產剝離等資本運作手段。此次兩家上市公司的合併只是一個開始。

中航的重組案例也正是中國軍工領域央企重組的縮影。吳剛梁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軍工行業的中央企業資產證券化率總體上偏低,這意味着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這個過程可能會涉及到混改、上市、重組整合、資產剝離等資本運作手段。”

“一家企業集團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經營同一個主業,會形成資源分散和同業競爭的局面,解決辦法就是併購重組,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吳剛梁指出。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