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2010年至2021年,廣東健康險保費年複合增長率達27%。截至2021年底,實現保費收入729.87億元,已成爲廣東產、壽險企第二大險種。”近日,在廣東省政策性健康保險發展研討會上,廣東銀保監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劉雲海透露。

近年來,廣東省健康險業務快速發展,產品種類日漸豐富,特別是政策性健康險服務範圍不斷拓展,覆蓋人羣持續擴大,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成效明顯。

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將迎新政策

目前,廣東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在轄內20個地市全面鋪開,1685萬人參保。其中省內12個地市可使用醫保個人賬戶資金投保,珠海、廣州、梅州等8個地市實現理賠“一站式”結算,在政企合作提升便民性方面取得較大進步。

“通過加強與相關部門工作聯動,廣東促進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推進中。”劉雲海透露表示。

記者獲悉,今年廣東多數城市的普惠型補充醫療保險維持保費不變,在舊版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增加保障責任。2022年度廣州“穗歲康”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項目在覆蓋廣州醫保參保人的基礎上,擴大了覆蓋人羣範圍,同時下調了賠付的免賠額。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廣州“穗歲康”將非廣州戶籍持有居住證滿2年人員納入參保人羣,推動醫療保障有效覆蓋至新市民羣體,參保人數累計達9.3萬人。

“穗歲康”理賠服務年報顯示,2021年“穗歲康”賠付4.7億元,賠付17.3萬人次,總體減輕個人負擔率達37.1%。“穗歲康”與基本醫保的銜接補充,着重提高參保人大病醫療保障水平,重點減輕參保人自費醫療費用負擔。

另外,在廣東發展較早的“大病保險”,也實現較高程度的覆蓋。截至目前,廣東大病保險覆蓋轄內7584萬城鄉居民。參保羣衆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人均醫療負擔下降13.3個百分點,單人最高報銷金額達53.6萬元。

健康險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

發展政策性健康險業務有其現實背景,更是民衆需要。

以2020年爲例,在廣東省衛生總費用中,政府支出、社會支出、個人支出的佔比分別爲27.6%、46.6%、25.9%,羣衆個人支付部分佔比偏高,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仍然存在。

廣東省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渠道支付的醫療費用僅佔全省衛生總費用的3.6%,健康保險對全省衛生醫療費用補充較少,較發達保險市場10%的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凸顯了健康險業務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政策性健康險業務由於其“政府主導、管辦分離、市場運作”的普惠特性,在惠民利民方面有着更大的優勢、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但在現實操作中,健康險業務因各產壽險公司均可經營,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而且保險公司對於醫保管理、協議開發等方面的話語權有限,由於外部數據協同存在壁壘,雙向風險調節機制不完善、約定費用率偏低等原因,政策性健康險業務高質量、廣覆蓋發展存在挑戰。

“要儘快建立各地市大病保險數據庫,深入分析自2014年大病保險在轄內全面鋪開以來的理賠情況”,劉雲海強調,要在此基礎上建立各地市大病保險理賠風險地圖,爲大病保險業務長遠發展提供數據支撐,提升大病保險業務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爲下一步的制度優化夯實數據基礎。

記者獲悉,廣東銀保監局正着力推動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規範發展,通過完善城市定製型醫療保險服務規範,從產品命名、產品宣傳、競爭方式、持續經營等多個方面進行統一,促進城市定製醫療險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羣衆能夠享受到更加普惠和有效的醫療服務。

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也在研究探索廣東省健康險平臺建設的可行性,爲實現保險直賠、快賠奠定基礎,並推動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助力健康廣東建設。

劉雲海表示,廣東銀保監局倡導改革創新,全面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業務。特別是加強重點環節的探索,對醫保政策、行業需求、服務模式、行業標準等進行專題研究,強化科技應用,提升服務能力,不斷完善以健康服務爲特色的產品增值體系,用“健康管理服務”吸引客戶、管控風險,助力保險產品創新、升級、破圈。(周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