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江虹 實習生李萌 北京報道

6月16日,國際美妝巨頭露華濃(REV.US)正式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據法庭文件,露華濃總債達37億美元。

露華濃股價在6月10日暴跌52.76%,本週一繼續下跌42.93%。目前,露華濃市值僅1.23億美元,較8個月前縮水了85.6%。

這不是露華濃第一次陷入破產危機。早在2020年11月,露華濃就因債務問題傳出破產傳聞,當時依靠債券持有人的支持消除了一筆關鍵債務從而得以存續。今年以來,在供應鏈瓶頸和通脹急漲兩大不利因素夾攻下,露華濃已無力應付沉重的債務負擔,最終選擇申請破產。

憶往昔,不甚噓唏。1996年,香港著名作詞人黃霑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爲源,爲Revlon取名“露華濃”。作爲第一個進入中國的國際美妝品牌,露華濃爲無數中國70後、80後女孩美妝啓蒙。如今,老牌巨頭難敵時代洪流,黯然謝幕。

輝煌不再

在今年五月發佈的一季度財報中,露華濃稱本季度是六年來報告的營業收入最高的第一季度,報告淨銷售額爲4.796億美元,去年同期爲4.45億美元,同比增長3460萬美元,達7.8%。淨虧損爲67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9600萬美元的淨虧損有所收窄,但仍沒有改變虧損的勢頭。

露華濃今年一季報曾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露華濃總流動資金爲1.32億美元,但流動負債總額達7.98億美元,還揹負長期債務33.1億美元。根據6月16日的法庭文件,露華濃總債務達到37億美元,其中包括2024年到期的票息爲6.25%的優先票據,另外還有10筆未償貸款,總額約爲26億美元,將在未來三年到期。而公司截至4月底的資產總值僅爲23億美元。露華濃顯然已經嚴重資不抵債。

昔日巨頭怎麼走到如此地步?

1932年成立於紐約的露華濃迄今已有90年曆史,巔峯期曾位列全球彩妝前三甲,如今卻連年虧損,資不抵債。而曾經的老對手歐萊雅、雅詩蘭黛則一路遙遙領先,甩下露華濃數個梯隊。在供應鏈及通貨膨脹壓力等外部環境外,露華濃自身品牌經營、產品策略的失誤更爲致命,使得露華濃數次錯失機遇,由巔峯走向了下坡路。

露華濃旗下涵蓋露華濃、雅頓、美國船員、CND、伊麗莎白·泰勒多個品牌,覆蓋彩妝、美髮、美甲、香水等領域,但只有露華濃和在2016年收購的雅頓勉強能夠獨當一面。202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露華濃品牌銷售額1.82億美元,伊麗莎白·雅頓銷售額1.15億美元,其他品牌銷售額集合僅0.99億美元,香水品牌集合銷售額爲0.83億美元。

而其曾經的競爭對手雅詩蘭黛,通過不斷併購差異化品牌佔據不同賽道,除品牌版圖涵蓋了彩妝、護膚、美髮等細分市場外,僅彩妝一類就有3CE、美寶蓮、植村秀、蘭蔻、阿瑪尼等從平價到高端全覆蓋的品牌矩陣。而僅專注於平價路線的露華濃受衆人羣單一,在和老對手的競爭中並不佔據優勢。

與此同時,露華濃在平價賽道上的消費者也在流失。早期露華濃得以風靡市場,依靠的是在指甲油和脣膏兩類產品上的不斷創新。首次將指甲油導入市場、首創眼影、首創防水不脫色睫毛膏……露華濃憑藉持續的創意給予美妝市場新的驚喜。然而現在的露華濃卻已經數年沒有再推出一款“黑馬”。早在2020年,露華濃第一次傳出破產消息時,國內不少消費者聞訊紛紛搶購其經典產品——黑管口紅225色號。而近兩年後,這款產品仍然是露華濃淘寶官網旗艦店的核心產品,但銷量已從當時雙十一的月銷過萬,滑落至今年618的月銷過千,旗艦店唯一一款銷售額高於黑管口紅的產品——粉底液,月銷量也僅爲2000+。產品更新迭代緩慢、多年沒能推出明星爆款,“喫老本”的露華濃,很快便在新品迭出、競爭激烈的美妝賽道中落入了下風。

過去三年的業績也說明了這個美妝巨頭疲態盡出,反彈乏力。2021年露華濃淨銷售額爲20.787億美元,淨虧損約2.07億美元。2020年,露華濃淨虧損約6.19億美元,2019年虧損爲1.57億美元。 

兩度入華

露華濃申請破產是否會影響中國市場的業務?目前其國內官方旗艦店和官網都沒有對外披露相關信息。不過有不少消費者和國內美妝企業認爲,露華濃市場份額太小,退不退出都不影響市場格局。

1996年,露華濃進入中國市場,成爲不少70、80後的美妝產品啓蒙。彼時中國的美妝市場還是一片廣待開發的藍海,早早入局的露華濃本該佔據先機,然而直至露華濃宣佈退出中國的2013年,歷經近二十年的耕耘後,其在華銷售額也僅佔2%。

進入中國市場後,露華濃僅在1999年推出過一次脣膏的電視廣告,此後一直到退出,都沒有再進行過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活動,導致品牌的知名度長期沒有提升。在產品的定位上,露華濃也頗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作爲國際美妝品牌進駐中國,露華濃將品牌專櫃佈局在一二線城市,但其價格定位又偏向低廉,契合下沉市場的消費水平,卻又沒有參與爭奪三、四線城市廣闊的下沉市場,使得其在中國市場銷售額並不可觀。

在露華濃退出中國市場的兩年間,電商渠道的東風愈刮愈盛,電子商務從電腦端向智能手機端轉移,線上購物爆發,中國的美妝市場也迎來迅猛增長,露華濃很快便再度入局。2016年,露華濃入駐天貓開設海外旗艦店。被收購的伊麗莎白·雅頓也成爲露華濃撬動中國市場的關鍵,雅頓在中國線上線下的雙位數增長使得露華濃重拾了對市場的信心。

然而,露華濃在上一階段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再度入駐中國後,其所面臨的市場形勢也已經大不相同,國貨美妝紛紛開始嶄露頭角。2017年花西子、完美日記、橘朵成立,2018年珂拉琪成立,這些國貨品牌主打“國潮”“平價”,深諳社交媒體生態,擅用KOL營銷,很快在中低端市場搶佔了份額。2020年,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在營銷上的投入是34億元,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達到40億元,而露華濃直到再次進入中國市場後的第五年,方纔官宣鄭秀妍、劉宇寧兩位亞洲面孔擔任代言人,開展本土化營銷,試圖拉近與年輕一代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並登陸羅永浩等的直播間銷售。這些“後知後覺”的手段雖給品牌帶來了短暫的銷售回暖,但已經錯失了佈局電商領域的最好時機,依然沒能從根本改變露華濃的困局。

上有定位高端市場的國際大牌,下有打着“大牌平替”旗號的國貨美妝,質感難以與大牌匹敵,在價格、設計和產品更新速度上又遜於國貨,露華濃在國際美妝巨頭和互聯網新銳品牌的兩重擠壓下,生存空間已所剩無幾。加之外部通貨膨脹與供應鏈的壓力,露華濃走入破產已成定局。

這一次,它恐怕沒有那麼幸運,已經不再有消費者爲“情懷”買單,高築的債臺下,露華濃的未來並不明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