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於淼

6月15日晚間,中山公用(000685.SZ)發佈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復星集團”)前次減持計劃期限屆滿,計劃期內該集團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950.22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2%;未來,該集團仍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繼續減持中山公用股份合計不超過8850.67萬股(總股本的6%)。

公開資料顯示,中山公用是廣東省中山市一家國有控股公司,成立於1992年,於1997年登錄深交所,主要從事環保水務、固廢處理、工程建設以及輔助板塊業務。

其中,佔中山公用營收比重達43.98%的環保水務板塊主要以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爲主,涵蓋水質監測、工程設計、施工安裝、水處理技術研發等相關業務;據悉,該公司承擔着中山市約75%的供水任務,34%的污水處理任務,同時承擔抗禦鹹潮、舊城區管網改造、水資源費等社會民生項目。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山公用第一大股東爲中山中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中匯”),而中山中匯實控人則爲中山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此次進行減持的復星集團系中山公用第二大股東。天眼查信息顯示,復星集團創建於1992年,1994年成爲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集團型企業,主要爲實控人復星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復星國際”,00656.HK)和其所投資企業以及其關聯企業,提供投資經營管理和諮詢服務、市場營銷服務、財務管理服務、技術支持和研究開發等服務。

2021年11月下旬,中山公用曾發佈《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計劃的預披露公告》,稱持有中山公用1.8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 12.35%)的股東復星集團,因自身經營計劃需要,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 8850.67萬股,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其中,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950.22萬股,將於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 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進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5900.45萬股,將於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進行。

今年3月中旬,中山公用披露關於減持計劃時間過半暨減持公司股份達到1%的公告,稱復星集團已於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3月16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1629.1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4.75億股的比例爲1.10%。

根據中山公用6月15日晚間的公告,截至2022年6月15日,復星集團減持計劃期限已屆滿,其在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6月5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中山公用股份 2950.22萬股,約佔該公司總股本的2%,減持均價爲8.37元/股,此次減持後,復星集團持有中山公用1.53億股,約佔該公司總股本的10.35%。

復星集團擬減持的股份系從中山中匯協議受讓獲得。

2014年8月,中山中匯與復星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雙方以協商確定的方式確定轉讓價格爲每股10.52元,總價款爲10.65億元。股權轉讓完成後,復星集團獲得了中山公用1.01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13%),成爲後者第二大股東。

若以減持均價爲8.37元/股粗略計算,截至目前,復星集團已通過減持中山公用股份累計套現約2.47億元;未來,復星集團仍將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繼續以不超過中山公用總股本6%(8850.667萬股)的股份數量進行減持。

對此,中山公用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減持的股東不屬於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本次股份減持計劃系復星集團的正常減持行爲,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未來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本次減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山公用出現淨利潤增速持續放緩的態勢。

同花順數據顯示,中山公用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實現營收22.20億元、21.83億元和23.71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爲8.97%、-1.63%和8.58%;分別實現淨利潤10.46億元、13.75億元和14.66億元,同比增長52.43%、31.38%和6.61%。

今年一季度中山公用淨利潤出現負增長。財報顯示,該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5.53億元,同比增加6.43%;淨利潤爲1.92億元,同比下降40.05%。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6月16日收盤,中山公用報7.72元/股,下跌3.74%,總市值約爲114億元。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