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穩住經濟大盤的部署,近日交通銀行根據人民銀行及銀保監會有關通知精神及相關監管要求,研究制定了《關於推動建立金融服務小微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出14條舉措,以不斷提高服務小微企業的意願、能力和可持續性,確保普惠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貸款增量擴面,助力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創業、穩經濟增長。

《意見》從牢固樹立服務小微經營理念,完善盡職免責和風險緩釋增強敢貸信心,考覈激勵引導激發願貸動力,保障信貸供給夯實能貸基礎,加強數字化能力建設提升會貸水平,加強組織實施確保實效六個方面提出14條具體措施。

完善機制,增強敢貸信心

持續營造盡職免責的信貸文化氛圍,適當提高免責和減責比例;無明顯證據表明失職的均認定爲盡職;進一步將盡職免責與不良貸款容忍度有機結合,相關業務在不良貸款容忍度範圍內,則可減輕或免於追責。

完善全生命週期風險管理,提升數字化風控能力,推動業務模型、授信准入策略迭代優化,完善反欺詐和線上業務監控體系,打造智能化貸後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手段精準鎖定潛在風險客戶,加強小微信貸業務資金流向、生產經營、資信等異常情況的自動風險監測,嚴防信貸資金流入違規領域,嚴禁虛構貸款用途套利。

進一步提高不良貸款處置質效,給予普惠小微高於總體貸款不良率的產業化風險容忍度;綜合運用現金清收、重組加固、司法訴訟、轉讓覈銷等手段加強風險化解,提高處置質效。

考覈引導,激發願貸動力

加大貸款定價及減費讓利支持力度,在繼續把監管政策收益全部獎勵給分行的基礎上,新增對重點客羣的額外補貼;確保2022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2021年進一步下降。持續落實減費讓利要求,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和地區的小微企業,鼓勵實行更優惠的利率和服務收費,減免罰息,減輕困難企業負擔。

完善績效考覈及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小微製造業、首貸戶、信用貸款等重點領域的考覈引導;將普惠金融監管指標完成情況與交行各分支機構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年度考覈掛鉤;分支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情況與其績效考覈結果掛鉤,作爲薪酬配置的主要依據之一;增加普惠條線的專項激勵工資。

保障信貸供給,夯實能貸基礎

拓寬多元化信貸資金來源渠道,充分運用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盤活信貸資源;增加小微金融債券發行規模,2022年計劃安排發行600億元,較上年進一步增加50%;設立普惠型小微專項信貸資源,加強對東北、西北省(區)的信貸供給保障,資源配置向重點地區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與行業等傾斜。

打造小微金融綜合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全員做普惠及客戶經理隊伍融合發展,推廣貸後監控集中管理,讓一線客戶經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客戶服務;提升線上服務及疫情應對能力,廣泛對接各類政府、園區、商協會等渠道,做好“專精特新”、科創、製造業等重點客羣服務;深入各類批發商圈,對接商業協會,重點關注米麪糧油等民生領域。

促進銀政保擔業務合作,要求各區域分行與當地國擔、農擔等重點政府擔保機構建立全面合作關係,推廣“見貸即擔”擔保模式合作,開展“見擔即貸”業務,提高融資服務效率。

強化數字建設,提升會貸水平

加快小微服務數字化轉型,持續完善“線上標準產品+場景定製產品”的線上產品體系,通過線上標準產品支持普惠金融擴面增量,擴大主動授信、隨借隨還類產品服務的覆蓋面;利用場景數據實施差異化准入和核額,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製造業、科技、鄉村振興、供應鏈、雙創、綠色發展、特色商戶、新市民等重點領域;推廣“一點接入,輻射全國”的線上產業鏈業務模式。

積極推動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深化稅務、工商、徵信等全國性數據在普惠業務的應用,通過線上模式擴大小微企業服務覆蓋面;加快推進與各地發改委、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等平臺合作。

加大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加強信用貸款、小微製造業、首貸客戶的拓展和投放力度;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加大製造業、科技、鄉村振興、供應鏈、雙創、綠色發展、特色商戶、新市民等重點領域拓展力度,增強普惠金融覆蓋面。

全面支持困難行業企業紓困發展,對2022年末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結合小微客戶實際,主動提供延期還本付息服務、應延盡延,保障客戶徵信權益;積極利用各級政府推出的紓困幫扶基金、風險補償、財政貼息等政策,多種方式支持小微企業紓困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