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金融機構要搭建長效合理的薪酬遞延體系,這讓信託公司們嗅到了“商機”。

近日,繼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之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也發佈了《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覈與薪酬管理指引》。

其中第十條明確規定: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建立實施績效薪酬遞延支付制度,明確適用人員範圍、期限和比例等。績效薪酬的遞延支付期限不少於3年,高級管理人員、基金經理等關鍵崗位人員遞延支付的金額原則上不少於40%。

雲南信託研報稱,基金管理公司應該放棄僥倖,加快佈局籌備,瞭解自身資源稟賦,充分認識到自行延付的基礎優勢或天然劣勢,尋找專業化薪酬管理解決方案。

雲南信託家族信託部副總經理田書舟表示,企業可以自己內部記賬,也可以選擇信託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而從實施效果的角度來看,信託所提供的專業化服務一定是性價比或說效果最好的選擇,這將爲服務信託帶來相應的市場機會。

華寶信託分析稱,內部記賬模式存在諸多痛點:

1、延遲支付公信力較低,具體表現在延付薪酬容易與公司固有資金混同,缺乏獨立和隔離機制,尤其是股東與管理層發生變化時,薪酬延期支付的不確定性就會變高,員工也會擔心原有薪酬激勵的有效性、可持續性與公信力;

2、報表影響度較大,例如若金融機構將延付薪酬進行跟投或者投資相關金融產品,基於金融產品的波動,將會直接影響公司財務報表;

3、投資靈活性偏低,通常金融機構固有資金投資範圍有限,導致投資範疇受到一定製約。薪酬福利資金若單獨設立信託產品進行投資運作,將有助於擴充資金投資範圍,並保障資金運作的合法合規性;

4、內部管理效率較低,包括員工權益記錄查詢容易產生複雜的事務性工作,影響人力管理效率;

5、薪酬資金的安全性較低,若薪酬延付資金一旦與公司固有資金混同,區分的複雜性或將大增。

爲了解決這些痛點,信託公司爲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玩法”——薪酬遞延信託。

田書舟指出,薪酬遞延信託或者說薪酬管理信託、薪酬福利信託這幾年一直在不同的信託分類中,但不論哪種分類,行業內一直比較傾向說將其納入事務管理類或服務類進行管理。

至於金融機構和員工們在信託產品設計中的位置,一位信託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券商和基金公司是委託人,但是對於單個項目來說,受益人是他們圈定的那些高管骨幹。

田書舟認爲,在產品設計層面,需要重點關注三大問題:

首先,如何將信託的制度優勢與企業的需求進行結合,以有效的發揮信託的制度優勢,發揮信託的社會職能。在這個方面,不僅需要關注需求問題,還要關注合規問題。

上述信託業內人士指出,對於券商和基金公司來說,這些高管或者管理層會覺得薪酬延付和其具體標準比較敏感。還有一些公司有可能會想要突破一些監管政策要求來做產品設計,讓信託公司來幫他實現,但這個時候信託公司肯定要堅守自己的要求,不能完全被他們牽着鼻子走。

其次,要在持續管理方面做好相應的安排,將中長期的資金有序的管理好,充分發揮信託公司的行業傳統優勢,比如會計估值、分配清算、風險管理、信息披露等。

第三,要從價值創造的角度去服務客戶,不僅要滿足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還要規劃相應的財富傳承等一系列需求,這就要求信託公司充分發揮產品創新能力與產品設計能力。

除此之外,上述信託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這項業務對全行業來說都比較新,產品規模不大,主要還是近期按政策要求給券商、基金公司做薪酬延付爲主,比較考驗信託公司的能力,尤其是產品設計能力和IT系統運營能力。

據瞭解,作爲國內較早專注薪酬福利業務的信託公司,目前,華寶信託薪酬福利業務所服務的金融機構,涵蓋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集團、股份制銀行、農信社與城商行。

雲南信託自2013年以來一直在研究、關注相關市場的痛點需求,成功實現了多筆薪酬延付項目的落地。

在團隊的搭建上,華寶信託從設立薪酬福利服務專業團隊到成立薪酬福利事業部,經歷15年的發展,該部門目前下設售前服務團隊、受託團隊、投資團隊與賬戶管理團隊。

此前,華寶信託薪酬福利事業部總經理何睿在媒體公開表示,“公司專門開發了針對基金經理的跟投系統,藉助信託交易方案以及賬戶管理系統,可將基金經理薪酬跟投於其管理的產品,希望能夠最大程度滿足企業對各員工薪酬考覈的個性化需求。”

雲南信託建立了專營管理服務團隊,自主開發了專門的信息科技系統,涵蓋了從自受益人簽約、計劃建立到待遇支付的全生命週期。在實際的管理中,對每個項目採用個人賬戶管理制,線上與線下爲企業及員工提供實時信息及定製數據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