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正在減產中的面板廠,再度遭遇雪上加霜。

6月16日,《華夏時報》記者從不同渠道得知,三星電子已向所有面板廠通知暫停出貨。這個突然的舉動顯然將打亂面板廠們進入6月以來不時傳出的集體減產行動。而作爲多年的全球電視出貨量第一,三星電子的這個舉動或許也將成爲整個電視業界的風向標。

三星電子暫停採購的消息也導致A股兩家面板龍頭股價走低。6月17日,京東方股價收於3.88元,微降0.51%;華星光電母公司TCL科技當天股價收於4.47元,微降0.67%。而這兩家公司當日的收盤價,都只有其52周最高點的六成左右。

三星電子砍單

本週早些時候,業界曾傳出三星電子下調面板採購量的消息。但僅過去數天,三星電子就改變主意,更加“激進”。

有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據其瞭解,這次是在進行內部庫存盤點後,三星電子高層直接下達的暫停採購通知,“不止面板,其他材料都暫停了。”

高庫存是三星電子按下采購暫停鍵的重要原因。奧維睿沃高級研究經理榮超平告訴記者,三星電子目前的電視庫存週數已接近16周,“算電視品牌裏面最高的”,而它相對安全的水位是10-12周庫存。他還對記者表示,由於擔心自家面板廠SDC退出液晶面板產業,三星電子的電視業務從去年4季度已開始採取高庫存運作的策略。

近日,業界消息稱,SDC將於今年6月完全終止LCD面板生產。這個時間,雖然較它的最初計劃推遲了一年半,但也比此前定下的2022年底這個時間節點提前了半年。

不過三星電子的囤貨策略卻碰上了電視終端市場表現低迷。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進入2022年,俄烏衝突、疫情反覆以及全球通脹等因素,導致電視、手機等下游消費終端需求持續萎縮。市場調研機構Omdia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電視銷量4907萬臺,銷售額256.75億美元,分別同比下滑4.3%和6.3%。

奧維睿沃(AVC Revo)則在報告中稱,今年北美、歐洲零售市場都出現同比大幅下跌,爲三星電子帶來了較大出貨壓力,預計三星電子今年二季度電視整機出貨同比下降2.9%,三季度在去年低基數下將小幅增長4.8%。

而具體到面板,這個約佔據電視七成成本的最大零部件,則首當其衝成爲三星電子最大的砍單對象。

迪顯信息副總經理易賢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現金流角度來看,在渠道庫存和工廠庫存居高不下的壓力下,三星電子面臨着資金佔用較高且庫存減值的風險,另一方面終端市場的疲軟又會導致三星電子現金迴流速度變緩,進而影響原本就對資金佔用較高的面板採購。

易賢兢認爲,三星基於市場需求疲軟、庫存壓力過高導致現金流運轉不暢的原因,需要對庫存水位以及採購策略進行全盤檢視,“因此此次三星通知面板廠暫停出貨雖然出乎意料,但卻又在情理之中。”他預估三星暫停採購的行爲延續時間大概爲1個月左右。

面板何時回暖

作爲全球電視行業老大,三星電子此舉具有一定的風向標意義。

迪顯信息數據顯示,去年三星電子以19%的份額位居全球電視出貨量第一,同是韓廠的LG以12%的份額位居第二。TCL、海信、小米三家國內廠商分別以10%、9%和6%的份額列三四五名。日本的索尼以4%的份額位居全球電視市場第六名。

榮超平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聽到其他電視品牌跟着調整,不過各家品牌廠確實也在重新梳理採購策略。還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過往經驗來看,LG大概率會跟進三星電子的步伐。

電視品牌廠商的調整,讓希望通過減產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提價的面板廠念想泡湯。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進入6月,業界紛紛傳出面板廠減產消息。其中有消息稱,京東方和TCL華星從6月開始,將分別減少25%和20%的大尺寸面板母玻璃投片量。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兩家公司都未向記者證實這一消息是否準確。

不過易賢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原本三星電子6月-7月每月的面板採購本就不足3M。他認爲,本次三星電子宣佈暫停出貨,將會使6月才統一減產步調的面板廠的努力顯得徒勞無功。榮超平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面板庫存壓力進一步增加,供需關係進一步惡化,面板價格要反彈就更難。“現在面板做出來就是虧錢,也可能後面面板廠會採取更激進的減產計劃。”

去年大賺了一筆的面板廠,今年都面臨着較大的業績壓力。迪顯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面板廠TV業務虧損已經接近20%,且主流尺寸已經全線跌破現金成本。今年一季度,京東方和TCL科技的歸母淨利潤,也都出現了兩位數的同比下滑。

榮超平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面板廠要看到目前整個市場的庫存壓力,特別是下半年市場預期旺季不旺的情況下,要重新梳理產線稼動率,“因爲面板廠掌握着市場水龍頭的開關,現在需要合理控制市場的水量。”他認爲,如果面板廠後續三季度持續減產,面板庫存逐漸去化以後,面板供需關係纔有機會反轉,面板價格才能迎來反彈。

或許,面板廠更大幅度的減產,已經在到來的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