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佈《關於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提出,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深入推進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大財政金融政策等保障實施力度。

《意見》明確6大發展目標,到2025年,我國輕工業經濟保持穩定運行,重點行業利潤率和主要產品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基本穩定;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量較快增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先進製造業集羣,區域佈局進一步優化;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造就一批百億元以上品牌價值企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綠色發展取得新進步,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6月17日午後,部分輕工業個股有所上漲。截至收盤,小熊電器漲6.87%,春蘭股份漲10.05%,火星人漲6.91%。

5項重點任務,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將要圍繞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優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生態,5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方面,《意見》指出,加快關鍵技術突破,針對造紙、家用電器、日用化學品等行業薄弱環節,深入推進技術研發與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建立核心技術體系,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企業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建設,培育一批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意見》還提出,優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家用電器、傢俱、照明電器、嬰童用品等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優化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供給。建立老年用品產業標準體系,引領適老化產品發展。

二是構建高質量的供給體系方面,《意見》要求,增加升級創新產品,圍繞健康、育幼、養老等迫切需求,大力發展功能食品、化妝品、休閒健身產品、嬰童用品、適老化輕工產品等。支持家用電器、傢俱、皮革、五金製品、玩具和嬰童用品等行業設計創新。推動“地方小喫”食品工業化。

同時,《意見》要求,提升質量保障水平,鼓勵企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開展對標達標活動。強化品牌培育服務,在家用電器、皮革、五金製品、鐘錶、自行車、傢俱、化妝品、洗滌用品、乳製品、釀酒、功能性食品等領域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

三是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方面,《意見》提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加快補齊輕工產業短板,大力開發塑料製品、家用電器、食品等行業高端專用裝備。編制家用電器、塑料製品、化妝品、乳製品等領域產業鏈圖譜,建立風險技術和產品清單,推動補鏈固鏈強鏈。

《意見》還要求,引導企業綜合應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在家用電器、傢俱、皮革、造紙、塑料製品、縫製機械、五金製品、洗滌用品、食品等行業培育一批網絡安全示範標杆。

四是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意見》明確,加快綠色安全發展,有序推進輕工業碳達峯進程。引導綠色產品消費,促進節能空調、冰箱、熱水器、高效照明產品、可降解材料製品、低VOCs油墨等綠色節能輕工產品消費。完善政府綠色採購政策,加大綠色低碳產品採購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行動。

五是優化協調發展的產業生態方面,《意見》指出,提高企業差異化發展水平,聚焦家用電器、電池等行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培育自主生態,發展成爲領航企業。推動大中小企業在協同製造、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加強合作,實現融通發展。

同時,《意見》提出,建設高水平的產業集羣,構建資源高效利用、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分工協作、企業共生髮展的生態體系。優化產業空間佈局,推動東部地區建立前沿技術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品牌中心。引導中西部地區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和優勢的製造基地。推進東北地區鞏固提升傳統優勢輕工產業。

爲保障重點任務順利實施,《意見》明確,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落實好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加大對輕工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創新企業家、先進製造技術人才和先進基礎工藝人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賦能產業集羣數字化轉型,推動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爲貫徹《意見》精神,推動輕工業產業升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指出:

一是發揮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到“十四五”末,輕工業重點實驗室、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到150 家;每年完成科技成果鑑定200項以上,評選輕工業科技獎勵項目200項;每年認定10 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和輕工業工業設計中心。

二是加強技術基礎能力建設,編制發佈《“十四五”輕工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方案》,每年制修訂國標、行標、軍標、計量技術規範300 項,高水平團體標準40 項。

三是推動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十四五”期間,在造紙、塑料、家電等重點行業制定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等行標、團標200 項以上;到“十四五”末,輕工行業綠色工廠總量達到1000 家,綠色設計產品總量達到2000 個,輕工業綠色產品佔全國比重達到40%。

四是賦能產業集羣數字化轉型,推動30 個規模300 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羣率先向先進製造業集羣邁進,形成超兩萬億元規模的產業集羣第一方陣;到“十四五”末,培育10 個世界級產業集羣。

五是加快實施“數字三品”行動方案,每年新增升級與創新消費品100 個,到“十四五”末,發佈數量達到1000 個。

六是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每年培育小巨人企業100家以上,到“十四五”末,輕工小巨人企業總量超過500家。

七是落實技能強國戰略,完善輕工行業職業技能標準體系,每年培訓輕工職業技能人才10 萬名。

政策刺激家電消費市場回暖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近期中央和地方出臺的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中都提到要促進家電消費,特別是加強綠色節能家電的促銷和以舊換新支持力度。

家電行業作爲輕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實現綠色轉型,助力“雙碳”戰略的達成。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陶小年表示,一方面,要推動全行業提高綠色低碳意識,構建綠色低碳製造體系,通過科技和管理創新,實現產業鏈全流程節能減排降碳,建設綠色工廠,實現綠色製造;另一方面,要通過不斷創新,進一步推動產品綠色設計、推廣綠色低碳技術在家電領域的應用,擴大綠色低碳產品有效供給;第三,家電企業要加大低碳節能產品市場供給和市場推廣,倡導綠色低碳消費理念,助力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國融證券研報認爲,當前家電新品類景氣度高漲,消費者對於品質需求加強。下沉市場在新興家電方面潛力較大。相比城市各品類家電都呈飽和狀態,鄉鎮市場在諸如空調、吸油煙機等大家電和掃地機、集成竈等新興家電方面,新增需求和更新需求二元疊加,相比城市市場潛力更加巨大。

中銀證券研報顯示,2022下半年,傳統品類需求有望復甦,地產政策邊際寬鬆、終端需求刺激、成本壓力緩釋助力盈利修復。需求端,一方面受益於近期地產寬鬆政策已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政策的邊際變化預計首先體現在竣工數據的回暖,家電內銷有望受益;另一方面,受益於多地發放消費券,有望短期內迅速對沖疫情影響,重振消費者信心,帶動消費回暖。盈利端,主要原材料價格進入高位企穩、逐步回落的階段,疊加產品升級優勢,將增厚盈利彈性。外銷方面,隨着外銷同期基數回落,近期人民幣貶值及關稅預期豁免等因素刺激,海外業務的規模與盈利水平有望同步提升。

責編:羅曉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