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高考人數達到1193萬人,較上年增加了115萬,增幅超過10%。其中,每年都有大概5%的考生參加美術統考。

這60萬人,爲了爭奪中國九大美院的1萬個入學名額,90%都會參加美術統考培訓。

這是一個龐大而雜亂的市場。從啓蒙到培訓,從教材到教具,合併口徑也是千億級的規模。

僅其中的美術考試培訓內容板塊,2020年的總市場收益就達到5.74億元。雖然細分市場的規模不算很大,但好在集中度高,全國僅有數十家機構參與其中。

如今,這個相對微型的賽道,即將誕生第一家上市公司。

2008年,李家友、徐曉梅夫婦創立重慶億卷公司,主要從事美術設計;2017年,開展關於美術統考的實體圖書業務。同時,2016年成立重慶始祖鳥,次年1月開始運營美術考試培訓APP會畫了。

2019年-2021年,會畫了APP的有效付費用戶分別爲10.29萬、11.62萬、12.18萬,每年有20%的美術統考生是這個應用軟件的深度用戶;公司來自會畫了APP訂閱費的收入分別爲3409.4萬元、3305.9萬元、3607.6。

這兩塊2017年纔開始的業務,打包組成億太恆星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億太恆星”),去年11月底首次披露招股書,正式向港股上市發起衝擊,6月16日更新IPO招股書。

按美術考試培訓內容收益計,公司市場佔有率8.4%,在細分行業中排名第二。不過,ToB的美術統考教材業務,盈利能力差,並非公司核心;盈利能力更強的會畫了APP,直接面向考生,纔是億太恆星區別於其他競爭對手的殺手鐧。按線上美術考試培訓內容收益計,公司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億太恆星最大的競爭對手,美術考試培訓內容行業老大老鷹教育,此前衝擊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21年2月過會,但當年11月終止註冊。2020年,該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2.48億元、5267.30萬元。

專業內容運營商的互聯網化,幫助億太恆星獲得了超強的盈利能力。

2019年-2021年,公司收入分別爲5810.2萬元、4808.1萬元、5603.9萬元,淨利潤分別爲2722.1萬元、2079.5萬元、2419.4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爲71.3%、72.6%、76.4%,淨利率分別爲46.9%、43.2%、43.2%。

儘管業務規模不大,因爲疫情等原因近年還有所下滑;但是,在整個教育板塊,你恐怕找不到別的公司能保持如此強而穩定的盈利能力。

在此背景下,公司2019年-2021年推出4次現金分紅,分別分配現金股利3500萬元、2400萬元、2000萬元、1500萬元,合計9400萬元,比最近3年公司的累計淨利潤還多了2000多萬元。

李家友、徐曉梅夫婦持有公司發行前90.2%的股份,這近億元的分紅,他們分走了接近8500萬元。

強力分紅,再加上近年不間斷的貿易應收款減值和金融資產減值,直接導致億太恆星的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和2020年的15.4%和19.6%,增加至2021年底的92.0%。

這反過來成爲公司上市的理由。億太恆星在招股書中表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577.2萬元。

“考慮到我們的過往資產負債比率及所產生的的利息開支將損害我們的財務狀況,債務融資並不可取。相比之下,這是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好機會”,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

上市前用分紅把公司掏空,然後IPO向投資者募資資金,解決資產負債率和流動性的問題,並用於團隊擴張、營銷開支和業務佈局。億太恆星這喫相,着實是有些難看。

對於這家擬上市公司來說,最大的風險在於,所處行業過於細分和垂直,核心業務對創始人的依賴程度太深,不利於讓它成爲一家真正的公衆公司。

舵手駕船行駛在峽谷之中,一旦失去舵手,或是出現天氣與暗流等問題,連掉頭的機會都沒有。

另外,美術統考人數和培訓規模本來就長期處於低增長階段,長期來看更是不容樂觀。人數增長、入學難度、政策扶持這三大驅動力,可能一個也不穩固。

即便公司順利完成IPO,整個行業也沒有多少增長空間。這艘船,可能再也快不起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