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6月15日發表題爲《烏克蘭戰爭的八個教訓》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文章稱,沒有人知道俄烏衝突會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即使現在是早期階段,世界至少從俄烏衝突中得到八個教訓——有些是舊的,有些是新的。全文摘編如下:

當2月24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時,他曾設想迅速佔領基輔並更換政府,類似於蘇聯1956年對布達佩斯和1968年對布拉格的干預。但事實並非如此。戰爭仍在激烈進行,沒有人知道它會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

雖然一些觀察人士敦促儘早停火,但另外一些人強調懲罰俄羅斯“侵略行爲”的重要性。不過,最終結果將取決於當地實際情況。

但是,即使現在是早期階段,世界至少從烏克蘭戰爭中得到(或再次得到)八個教訓——有些是舊的,有些是新的。

首先,核威懾是有效的,但它更多取決於相對風險,而不是能力。西方受到了威懾,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普京的威脅阻止了西方政府向烏克蘭派遣軍隊。這一結果並不反映俄羅斯核能力優勢;相反,它反映了普京把烏克蘭定義爲必不可少的國家利益與西方把烏克蘭定義爲重要的但不那麼必不可少的利益之間的差距。

第二,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並不能阻止戰爭。雖然這一教訓過去曾得到廣泛認可,尤其是世界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但它被德國決策者所忽視,比如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施羅德政府增加了德國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和依賴,或許是希望雙方知道,破壞貿易關係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代價高昂。儘管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可以提高戰爭成本,但它顯然無法阻止戰爭。

第三,不均衡的經濟相互依賴可以被依賴程度較低的一方用作武器,但當風險對稱時,相互依賴的力量就微乎其微。俄羅斯依靠能源出口收入來爲戰爭提供資金,但歐洲過於依賴俄羅斯能源而無法徹底切斷這一來源。能源相互依賴大致對稱。另外,在金融領域,俄羅斯更容易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隨着時間的推移,西方制裁對俄羅斯的傷害可能更大。

第四,儘管制裁可以提高“侵略者”的代價,但短期內無法決定結果。據報道,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去年11月曾與普京會面,並警告說入侵烏克蘭會引發制裁,但無濟於事。普京或許懷疑西方在制裁問題上能否保持團結。

第五,信息戰發揮重要作用。正如蘭德公司分析師約翰·阿爾奎拉20年前所指出的,現代戰爭的結果不僅取決於誰的軍隊獲勝,還取決於“誰的故事獲勝”。事實證明,美國小心翼翼地披露有關俄羅斯軍事計劃的情報,非常有效地“預先揭穿”了普京在歐洲的敘述,而且當“入侵”正如預料的那樣發生時,這大大促進了西方的團結。

第六,硬實力和軟實力都很重要。雖然脅迫在短期內比說服更厲害,但軟實力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發揮作用。巧實力是將硬實力和軟實力結合起來的能力,這樣它們就能相互增強,而不是相互矛盾。普京沒能這樣做。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暴行”引發了強烈反感,以至於德國最終決定暫停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這是美國幾年來一直未能實現的結果。相比之下,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一個曾經的演員,利用自己專業嫺熟的演技,塑造了一幅具有吸引力的烏克蘭肖像,不僅獲得了同情,而且獲得了對硬實力至關重要的軍事裝備。

第七,網絡能力並非靈丹妙藥。至少自2015年以來,俄羅斯就使用過網絡武器干預烏克蘭電網。許多分析人士預測,“入侵”伊始,俄羅斯對該國基礎設施和政府發動過網絡“閃電戰”。然而,儘管有報道稱戰爭期間發生了許多網絡攻擊,但沒有任何網絡攻擊產生更廣泛的效果。戰爭一開打,動能武器就比網絡武器爲指揮官提供了更多的及時性、精確性和破壞評估。通過網絡武器,你並不總是清楚攻擊成功了還是遭遇了補丁。但通過炸藥,你能更容易地看到效果和評估破壞程度。

最後,最重要的教訓也是最古老的教訓之一:戰爭是不可預測的。正如莎士比亞在四個多世紀前所寫的,對領導人來說,“發出屠殺的號令,讓戰爭的猛犬四處蹂躪”是危險的。一場短期戰爭的承諾具有危險的誘惑力。衆所周知,1914年8月,歐洲領導人曾預計軍隊將“在聖誕節前回國”。然而,他們打了四年仗,其中四位領導人失去王位。在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華盛頓許多人立即預測這是一場易如反掌的戰鬥,但這一行動陷入泥沼長達數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