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國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爲37582萬人。與2010年相比,流動人口增長69.73%。

流動人口包括省內流動人口和跨省流動人口。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動人口爲124837153人。那麼,哪些省份的跨省流出人口(即戶籍在本省份、常住地在其他省份的人口)最多?人口外流大省流出的人口主要去了哪裏?

人口仍在向東南沿海集聚

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的《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詳細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項數據。從數據來看,跨省流出人口最多的10個省份分別是河南、安徽、四川、貴州、廣西、湖南、江西、湖北、河北和江蘇。這些省份主要分佈在黃淮海平原、西南地區和長江中游。從數據來看,河南、安徽、四川三省外流人口超過1000萬人,貴州、廣西和湖南三省份也超過了800萬人,沿海地區的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也位居前十。

表:31省份流出人口數據(數據來源: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從人口在全國空間佈局來看,隨着我國總人口增長趨緩,全國人口版圖仍在重塑,中西部、東北等地的人口仍在向東南沿海集聚。

從區域來看,人口外流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平原的河南、安徽、河北和江蘇北部;西南地區的四川、廣西和貴州和長江中游的湖南、湖北和江西。

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黃淮海大平原農業生產條件特別好,歷史上開發也比較早,人口密度比較大,一些地方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超過1000人,農村富餘勞動力比較多,向城鎮轉移的趨勢比較強。這些地方經濟總體上欠發達,當地城市吸納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能力不足,這樣一來人口外流的動力就比較強。

另一個人口外流較多的區域是包括廣西、雲南、貴州以及四川南部等在內的大西南地區。這裏雖然山地多、平地少,但人口也較爲密集,由於原有的交通頗爲不便,屬於我國經濟發展較爲滯後的地區之一,目前這些地區工業化、城鎮化、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公共服務的發展水平都比較低。“這些地方人地關係更加尖銳,向外尋求更好發展機會的動力更強。”牛鳳瑞說。

長江中游的兩湖、江西等地人口也不少,同時又緊靠珠三角、長三角和閩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牛鳳瑞說,長江中游經濟發展比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差一個檔次,當地的工業化、城鎮化吸收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能力要比東南沿海弱,加上距離東南沿海又近,人口跨區域轉移的成本比較低,因此也有大量的人口外流到東南沿海。

分具體省份來看,河南、安徽、四川三個人口大省流向省外的人口都超過了1000萬人。其中,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達1610.09萬人,是全國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2020年比2010年增加595萬人。

從河南外出人口流向看,仍然呈現出主要向東南沿海一帶流動的趨勢。從數據來看,2020年河南外出人口流向最集中的省份依次爲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和北京,分別爲277.36萬、246.59萬、219.72萬、134.3萬和127.19萬,流入這五省份的人口占全省總流出的62.4%。此外,流入新疆、山東、天津、福建和河北的人口也都超過了50萬人。總體上看,河南外出人口主要流向了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

與10年前相比,河南流出到江蘇、浙江、上海的人口占全省流出人口比重分別增加5.1個、2.3個和1.4個百分點。河南外出到蘇浙滬的人口占到河南外出人口的近四成,比10年前高出近一成。整體上來看,隨着長三角一體化的推進,加上高鐵網絡的建設,河南與長三角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人口流向長三角地區的比重也日益提高。

表:河南外出人口分佈(數據來源: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

四川、廣西、湖南首選廣東,安徽、貴州首選浙江

河南之後,中部另一個人口大省安徽的流出人口達到了1152萬人,位居第二。從數據來看,安徽外出人口流向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的浙江、江蘇和上海三個發達省份,分別爲313.99萬、308.08萬、242.65萬,三地合計達到了864.61萬人,佔安徽流出人口的75%。相比之下,廣東雖然是安徽人口外流的第四流入地,但也僅爲59.66萬人,是第三流入地上海的24.6%。

安徽省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林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安徽與蘇浙滬的經貿聯繫十分緊密。從省內區域來看,皖北地區流向蘇浙滬的人口數量很大。同時,人口流動也是一個社會學現象,比如皖北等地很多人到了蘇浙滬,通過“人帶人”、抱團發展方式,集聚了越來越多的老鄉。

近年來,在長三角城市羣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羣的過程中,安徽深入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兩省一市的很多產能轉移到安徽,這對安徽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進而帶動了不少原先在兩省一市的外出人員迴流。安徽省統計局的分析指出,2020年人口普查時安徽省人口迴流2萬人,2021年增加到9.7萬人,對常住人口增長貢獻率由18%上升爲97%。

表:安徽外出人口分佈(來源: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

西部第一人口大省四川,流出的人口也達到了1035.82萬人。從流出方向來看,廣東、浙江和重慶位居前三,分別爲262.31萬、135.8萬和112.94萬。其中,流入廣東的人口占四川流出人口的25.3%,佔比在各省份中遙遙領先。流向東南沿海的福建和江蘇的人口都超過了60萬人。整體上看,四川流出人口主要流向了東南沿海四省和西部直轄市重慶。

隨着成渝城市羣的發展,四川和重慶近年來人口流向沿海發達地區的比例在下降,而川渝相互之間的人口流動在不斷增強。

表:四川外出人口分佈(來源: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1)

除了四川外,外出人口中,西南地區的貴州和廣西外出人口均超過了800萬人。其中,廣西外出人口第一大去向是廣東,達到了693萬人,佔廣西外出人口的85.4%。相比之下,第二大去向地浙江僅爲18.71萬人。

貴州外出人口的第一大去向是浙江,達到了282.75萬人。第二大去向是廣東,達到了208.68萬人。第三大去向是福建,爲82.7萬人。

中部的人口大省湖南外出人口也超過了800萬人,位居全國第六。從去向來看,有511.67萬人,流入了廣東,佔湖南外出人口的63.6%,而第二去向地浙江只有71.62萬人,僅爲第一去向地廣東的1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福建有大量的人口流入,但即便是經濟發達省份,也同樣有部分人口外流。其中,江蘇流出人口達到了435.21萬人,位居全國第十。

牛鳳瑞說,一方面,江蘇省內經濟發展存在一定落差,蘇北地區也屬於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人口密度大、經濟發展相對欠發達,人口外流的動力比較足,有不少人口流向蘇南和上海等地。另一方面,江蘇工業製造業發達,蘇南、蘇中地區也有不少人在外從事產品銷售,比如廠家代理人等,因此有不少人流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