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鋼鐵行業兼併重組成爲大勢所趨。位於南方的中國寶武在重組馬鋼、太鋼等大型鋼鐵企業後,規模快速擴大,實力不斷提升。同樣,位於北方的鞍鋼集團也積極推進相關重組,這一次瞄準的對象是同在遼寧的凌鋼集團。

此舉也是鞍鋼集團在去年成功重組本鋼集團後,又一次兼併重組大動作。此次重組若最終成行,鞍鋼集團產能將直逼7000萬噸,行業地位將進一步穩固。

鞍鋼擬重組凌鋼

凌鋼股份6月22日晚公告稱,公司當日收到控股股東凌鋼集團通知,獲悉鞍鋼集團正在籌劃與凌鋼集團進行重組事項,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本次重組尚處於籌劃階段,存在不確定性,方案確定後尚需獲得有關部門批准。上述事項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凌鋼集團位於遼寧省西北部的凌源市,地處遼、冀、蒙三省區交匯處。凌源市隸屬於朝陽市,凌鋼集團是朝陽市國資委下屬最大的國有控股企業、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天眼查數據顯示,朝陽市國資委持有凌鋼集團90%股份,遼寧省財政廳持有凌鋼集團10%股份。

據悉,凌鋼集團年產鋼能力600萬噸。值得注意的是,這600萬噸的產能很有特色,具有“小而精”的特點。

例如,螺紋鋼是凌鋼的旗艦產品,同時也是國家免檢產品和上期所交割品牌,實物質量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凌鋼的螺紋鋼被廣泛應用到國家重點工程建設。

從產品輻射區域看,凌鋼在華北地區以京津冀一體化、雄安新區建設爲支撐,東北地區以瀋陽、撫順、本溪、鐵嶺及遼陽城市集羣建設爲保障。上述需求對凌鋼產品銷售提供了有力支持。

鞍鋼規模不斷擴大

“十四五”時期,鞍鋼集團明確了“7531”(7000萬噸粗鋼、5000萬噸鐵精礦、3000億級營業收入、百億級利潤)戰略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兼併重組無疑是要走的路。

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鞍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成旭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十四五”期間,鞍鋼將謀劃新定位,重塑新格局,牽動推進兼併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

2021年4月發佈的《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鞍鋼和本鋼等央地鋼鐵企業聯合重組,培育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這一規劃無疑給鞍鋼重組本鋼以更清晰的信號。

2021年8月20日,鞍鋼集團重組本鋼集團大會召開,鞍本重組正式啓動。2021年10月15日,新本鋼正式揭牌。鞍本重組的各項具體工作也細緻展開。

今年4月15日,恰逢鞍本整合半年目標任務按既定計劃完成的特殊時點,鞍鋼集團專門召開新聞媒體溝通會,介紹了相關工作成果。

“鞍本重組是一項‘六措並舉’的綜合性改革,包括鞍鋼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本鋼51%股權無償劃轉、本鋼債轉股、本鋼混改、鞍本整合融合及本鋼市場化改革。”鞍鋼集團總法律顧問、鞍本整合融合推進工作組組長計巖表示,重組整合以來,“1+1>2”的重組整合效應不斷顯現。

據悉,鞍本重組後,鞍鋼集團粗鋼產能達到6300萬噸,僅次於中國寶武位居國內第二,同時也成爲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行業話語權和主導權繼續增強。

此次鞍鋼集團擬重組凌鋼集團,產能水平直逼7000萬噸,向着公司“十四五”目標又近了一步。

整合效益不斷顯現

鞍本重組後,無論對鞍鋼還是本鋼來說,都享受到了整合融合帶來的紅利。

今年一季度,鞍鋼集團利潤總額、淨利潤、鐵精礦產量均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實現營業收入895.76億元,同比增長39.43%;實現利潤總額83.05億元,同比增長13.2%;實現淨利潤68.39億元,同比增長13.29%;鐵精礦產量爲1298.13萬噸,同比增長3%。

2021年,本鋼實現營業收入907.89億元,同比增長47.2%;利潤創十年來最好水平。此外,本鋼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2022年一季度,本鋼實現營業收入203億元,實現利潤12.91億元,同比增長55.35%。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鞍鋼擬重組凌鋼,將有利於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推動鋼鐵產業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特別是更好地整合遼寧鋼鐵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充分釋放協同效應,打造競爭實力更強的鋼鐵生產基地。

此外,在產品方面也會產生協同效應。重組後,國內部分產品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對規範鋼鐵行業市場秩序,尤其對規範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市場秩序將起到重要作用。這對鞍鋼和凌鋼來說,都將帶來更好的整合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