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新近公佈的數據顯示,由於嚴重熱浪影響,印度北部三個主要小麥主產區的產量降至20年來最低點。

另據外媒報道,俄烏衝突導致全球小麥價格高企,素有“印度麪包籃”之稱的旁遮普邦的農民本想借此賺上一筆,然而,由於印度政府5月頒佈出口禁令,這一願望並未成爲現實。眼下,旁遮普邦的農民正爲小麥出口禁令而感到憤怒。

農民:從未見過這麼熱的天氣

據《印度斯坦時報》6月21日報道,根據官方數據,在素有“糧倉”之稱的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北方邦,小麥產量降至20年來新低。其中,旁遮普邦小麥產量降至每公頃4300公斤(約合畝產287公斤),下降20%,顯著高於同樣遭遇熱浪的2010年下降8%的幅度。

當地農民遭受了每公斤小麥120至180盧比(約合人民幣10.3元至15.5元)的損失,一些農民的債務負擔因而更加沉重。

哈里亞納邦與北方邦的小麥產量均下降了19%。印度農業部因而將今年印度小麥總產量預計從1.1132億噸調低至1.0641億噸,下降5%。《印度斯坦時報》在報道中認爲,實際產量可能更低。

旁遮普邦農民拉明德·辛格·烏帕爾(Raminder Singh Uppal)表示,自己因熱浪損失了60萬盧比(約合人民幣5.17萬元),“我的一頭水牛死了,三頭水牛因脫水而病重。我從未見過這麼熱的天氣”。

維權人士:莫迪政府無視農民利益

5月14日,作爲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的印度突然頒佈小麥出口禁令,從而對本國農民造成嚴重打擊。

據《日經亞洲》6月21日報道,2020年,旁遮普邦錫克教農民最早發起了針對印度三項農業新法的抗議。雖然莫迪政府最終使其終止抗議,卻並未兌現所做出的相關承諾,當地農民仍在爲此耿耿於懷,小麥出口禁令無疑又給他們的憤怒情緒火上澆油。

社會學家兼農民權益組織“傑·基山運動”(Jai Kisan Andolan)領導人約根德拉·亞達夫(Yogendra Yadav)指出,當地農民將重新發起運動,要求提高所有作物的最低支持價格(MSP)。

據此前報道,印度政府5月14日頒佈小麥出口禁令後,還宣佈了一些豁免條款。亞達夫認爲,豁免條款的存在“意味着出口商能夠繼續出口,並(從國際小麥高價)中獲利。”他指責莫迪政府只關心大企業和企業主,“而非普通農民”的利益。

據《日經亞洲》報道,印度的反對黨也與農民站在一起,抨擊印度政府頒佈小麥出口禁令無非出於“本能反應”。5月15日,代表旁遮普邦錫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黨(SAD)領導人蘇克比爾·辛格·巴達爾(Sukhbir Singh Badal)要求印度政府立即撤回小麥出口禁令。

印度一些左翼政黨和國大黨譴責莫迪政府的小麥出口禁令是“反農民”的。國大黨高級領導人、印度前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P. Chidambaram)在接受《印度商業線報》採訪時,指責小麥出口禁令“剝奪了農民從更高的出口價格中獲益的權利”。

是否禁止大米出口引關注

據《印度經濟時報》6月22日報道,由於庫存充足、生產旺盛,印度大米價格迄今仍保持穩定。不過,由於當前印度食品通脹嚴重,倘若消費者因爲小麥價格上漲而選擇相對便宜的大米,便可能導致後者庫存耗盡,並引發政府實施出口限制。

印度是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在宣佈小麥出口禁令後,國際市場也在爲印度可能對大米出口採取的類似措施做準備。據半島電視臺6月21日報道,非營利組織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專家保羅·多羅什(Paul Dorosh)在接受該臺採訪時表示:“假使印度對大米出口施加嚴格限制,這將是毀滅性的,尤其是對一些依賴這些進口的最貧窮國家而言。”

不過,全印大米出口商聯合會(All India Rice Exporters Association)總幹事維諾德·考爾(Vinod Kaul)卻認爲,當前無需擔憂印度會對大米出口施加限制。他對半島電視臺表示,該聯合會尚未從印度政府處收到限制大米出口的任何信息,“印度爲什麼需要這麼一道禁令?”

另據路透社報道,6月13日,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高級官員潘迪(Sudhanshu Pandey)也表示,印度有足夠的大米庫存,因此暫無限制出口的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