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政事兒

在全球關注碳中和的背景下,4月至6月已有多家車企宣佈“棄燃”。4月3日,比亞迪宣佈,自2022年3月起已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之後,長城汽車、林肯、寶馬MINI等多家車企也發佈了燃油車停減產計劃。

多家車企“棄燃”,使“新能源車替代傳統燃油車還剩多久”以及甲醇新能源成爲熱門話題。

一再推薦的甲醇汽車

提起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對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兩條技術路線更爲熟悉,甲醇燃料與甲醇汽車則相對陌生。

甲醇汽車,顧名思義就是以甲醇作爲燃料的汽車。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工作專家組組長、原機械工業部部長何光遠表示,“推廣甲醇汽車和甲醇燃料應用,不僅是國家重大戰略,也是汽車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必然要求。”

相關資料顯示,甲醇含氫量12.5%,含氧量50%,與氫能相似,具有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等特點。電力、氫能、天然氣等衆多新能源、清潔能源中,甲醇是唯一常溫常壓下爲液態的能源,使用安全便捷,兼具汽油、柴油的燃燒特性。而且,甲醇生產來源廣泛、經濟體量巨大,是全球公認的一種新型清潔綠色能源。

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運行數據顯示,甲醇汽車與汽油車相比,能效提高約21%,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約26%。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是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以來,他多次在全國兩會期間建議發展甲醇汽車。有網友戲言,李書福“帶火”了甲醇汽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書福就提交了“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建議,認爲甲醇作爲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燒高效、排放清潔、可再生綠色屬性等特點,且常溫常壓下爲液態,儲、運、用較其他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更安全便捷。

商用車的新風口

交通運輸是碳排放的重要領域之一,其中作爲減排大戶的商用車更是任務重、壓力大。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爲2523萬輛,其中商用車只有490.8萬輛,但其燃料消耗量卻佔了汽車總體燃料消耗量的一半,製造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56%。

因此,近年來,商用車企業都在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但是續航和充電等待時間等難題,決定了商用車尤其是跑長途的重卡,難以切換到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路線。

是否有既節省成本,又沒有里程焦慮,同時還能大幅降低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商用車?

對此,可以找到的答案就是甲醇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甲醇汽車補能效率高,續航能力不受天氣影響;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甲醇汽車原料的提取和生產沒有太高要求,成本和推廣難度更低。

知名能源專家劉科也看好甲醇新能源。他表示,甲醇是非常好的液體儲氫、運氫載體,“利用可再生能源制甲醇,然後做分佈式的發電,可以使用甲醇氫能分佈式能源替代一切使用柴油機的場景,與光伏、風能等不穩定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補。”

從能源安全、綠色低碳出發,吉利深耕甲醇汽車17年,成功地解決了甲醇發動機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行業難題,掌握了甲醇汽車的核心技術,形成專利200餘件,開發甲醇燃料商用車、乘用車共20餘款,成爲全球首個實現甲醇汽車量產的主機廠,從技術成熟度及產品投放規模兩方面都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山西樣本

其實,甲醇汽車並非新鮮事物,在我國已有40餘年的發展歷史。但是,此前因產品成熟度低、系統複雜、啓動時間長等問題,一直叫好不叫座。

不過,隨着技術進步,上述問題已經逐步破解。

目前,甲醇汽車生產技術已趨成熟。2019年,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車品牌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發佈了全球首款甲醇重卡,攻克了低溫啓動難及涉醇部件腐蝕兩大技術難題,排放控制、甲醇電噴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今年3月,吉利生產的甲醇轎車和遠程甲醇重卡在丹麥奧爾堡港測試和示範運行,丹麥交通部長Trine Bramsen試乘後表示:綠色甲醇汽車將對丹麥的氣候和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將改變整個世界。

2013年-2018年,由工信部牽頭,在五省市(山西、上海、陝西、貴州、甘肅)開展甲醇汽車試點,專家組驗收意見表示“我國甲醇汽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以山西爲例,作爲全國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肩負着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使命。2020年,山西出臺《加快推進甲醇汽車產業發展和全省域推廣應用的實施方案》。今年6月,山西省出臺“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建設國家級甲醇經濟示範區,加速甲醇汽車生產基地建設。

山西省晉中市是全國最早從事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應用的試點城市之一,經過30餘年的探索發展,已初步形成了甲醇研發、甲醇裝備製造、燃料輸配的完備甲醇產業體系,是我國推廣運用甲醇經濟成果最多、產業化力度最大的城市。目前,晉中市確定了構建千億元級甲醇經濟生態的新目標。

液體能源安全

山西在甲醇汽車領域的探索,是我國能源革命的縮影。

我國能源結構富煤、少氣、貧油,影響能源安全的主要類型是液體能源石油。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其中交通領域石油消耗在國內石油總消耗佔比超過70%,商用車消耗了全部汽車消耗汽柴油總量的51%。

與上述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國和使用國,甲醇可以有效地把氫能、碳循環、電能替代、燃油替代技術結合在一起,成爲碳中和應用的重要環節。

因此,不少專家認爲,甲醇可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有利於保障液體能源安全和我國能源獨立自主可控。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表示,未來單一技術和技術組合難以解決能源困局,系統整合和戰略規劃纔是關鍵。以煤爲主是符合我國資源稟賦不可變化的事實,發展甲醇燃料是解決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夠利用煤炭生產甲醇,並且將其應用在汽車、船舶等方面,替代石油、天然氣等燃料,對於我國的能源安全是極大地保障。因此,以甲醇逐步替代目前以石油爲主的化石能源,是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的現實選擇,更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能源框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