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志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雙減’之後的教育行業,我覺得應該是‘健康’。”小葉子音樂科技創始人兼CEO 葉濱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雙減”後獲客成本大幅下降,公司財務情況變得健康很多。據介紹,從去年10月至今,公司已連續8個月實現規模化財務盈利。

去年下半年,在“雙減”衝擊下,在線教育企業紛紛踏上轉型之路。一邊是大幅萎縮的學科類培訓業務,另一邊是尚未形成規模的新業務,去年三、四季度,不少在線教育企業收入大幅下滑,虧損增加。

然而,進入今年一季度,在線教育企業的表現卻有些出乎意料。學大教育、網易有道、高途等公司一季度均實現了盈利。放下“偶像包袱”做直播帶貨的新東方,也給行業轉型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雙減’後教育行業轉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確定一個明確的政策鼓勵的方向,然後朝着這個方向深挖。”學大教育創始人、總經理金鑫表示,“目前大家都還在探索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有的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方向,但做出結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從行業鉅虧走向略有盈利

“去年三、四季度是最艱難的時候,從一季度的表現來看,應該說我們面臨的最困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了。”金鑫對記者表示。

學大教育是A股老牌學科類培訓機構,K12業務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去年11月,學大教育宣佈在2021年底停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僅保留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培業務。受此影響,去年三、四季度,公司收入下滑,出現虧損。

但今年一季度,學大教育實現淨利潤117萬元,雖然扣非淨利潤仍虧損490萬元,但較去年同期以及三、四季度均明顯收窄。

國內從事學科類培訓的在線教育企業主要集中在美股市場。6月10日,美股上市公司一起教育科技發佈的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淨虧損248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6.6億元大幅減少。在非公認會計准則下,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爲990萬元,這是該公司繼去年四季度後,連續第二個季度盈利。

高途不久前公佈的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5372萬元,而2021年同期公司虧損14.3億元。此外,51Talk、網易有道、尚德機構、達內等在線教育企業,去年第四季度或今年一季度也交出了盈利的財報。在這個春天,在線教育行業似乎迎來了從虧損到盈利的拐點。

而就在一年前,燒錢擴張、持續虧損還是在線教育行業最顯著的標籤。

在十多家以K12業務爲主的上市在線教育公司中,能夠實現穩定盈利的是極少數。一些企業營銷費用超過營業收入,高昂的獲客成本,過低的用戶留存,導致在線教育盈利遙遙無期,甚至連商業模式也飽受質疑。

2021年7月“雙減”開始後,燒錢擴張戛然而止。在線教育企業紛紛終止或剝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一方面要應對退費、裁員、關閉校區等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要在短時間內找到新的業務方向,壓力巨大。今年一季度的表現,無疑讓行業內外暫時鬆了一口氣。

降成本

終止或剝離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對收入的影響不言而喻。在收入下滑後,在線教育企業的盈利又從何而來?

金鑫告訴記者,一方面,公司的經營本身有季節性特點,盈利主要集中在一二季度。此外,2022年以來公司採取了持續的業務優化措施,加上季節性影響,使得公司一季度實現經營性盈利。

“從行業來講,能夠存活下來的機構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態勢。大家都在去年的三四季度完成了結構性調整,今年開始,都處於轉型期或嘗試期了。”金鑫說。

小葉子是一家人工智能音樂科技公司。公司創始人葉濱介紹,從去年10月起,公司已經連續8個月實現規模化財務盈利。主要原因是公司多元化業務協同提升了運營效率,同時品牌已經形成了一定壁壘。

除了業務優化帶來的影響,另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過去,高昂的成本費用是導致在線教育企業普遍虧損的重要因素。因此,有觀點認爲,近期在線教育企業的盈利主要原因是成本費用的下降,難以維持。

“我同意這個觀點。”某在線教育平臺高管林宏(化名)對記者直言。“在線教育企業的收入確認是有延遲的。現在的收入確認和毛利是前面季度的現金收入的結果,但是當季的銷售費用和當季現金收入成正比。由於當季現金收入大幅降低,銷售費用也大幅降低,管理、研發費用也由於裁員而減少,所以暫時有盈利。”

林宏認爲,等萎縮後的現金收入體現到確認收入之後,預計在線教育企業的盈利也會相應萎縮,甚至重新回到虧損狀態。“在線教育企業真正重返盈利尚需時間。”

財報亦足以佐證。以高途爲例,一季度,其營業費用爲4.8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8.71億元下降83.1%。其中僅銷售費用就從去年同期的22.89億元下降至2.84億元。在收入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實現盈利,成本費用的降低成爲決定性因素。

“最關鍵的是要判斷盈利是企業主動行爲,還是被動行爲。如果盈利是被動產生的,就不一定能持續,如果是主動產生的盈利,就可能持續。”金鑫表示。

“燒錢換增長”過去雖然風行教培行業,但並非所有企業都採用了這種模式。在“雙減”過後,這類企業也有了更穩健的表現。

51Talk創始人黃佳佳告訴記者,公司一直以來都沒有采用“燒錢換增長”的商業模式。“作爲上市公司,我們並沒有把業績增長作爲唯一的財務目標,而是將單體經濟性和學員增長並重,希望達到可持續的健康增長。”

黃佳佳介紹,成本和費用一直是51Talk運營考量的重要因素,花的每一分錢要麼可以開源要麼可以節流,公司通常會從投資回報率和運營效率兩個維度來控制成本和費用。2020年,51Talk各項成本費用爲14.12億元,2021年爲15.97億元。2021年三四季度,51Talk均實現盈利。

“學大教育的經營一直比較穩健,我們沒有采取燒錢模式拓展業務。公司對於成本費用的控制也一直比較嚴格,對每項成本的變化都非常敏感。除了成本,我們還比較關心現金流。因爲很多教育公司爆雷都是因爲現金流,所以對這方面,我們也是同樣重視。”金鑫說。

“雙減”衝擊逐步消化

不論是通過調結構還是控成本實現長期或短暫的盈利,一季度的財務表現都讓在線教育企業暫時鬆了一口氣。而行業的另一個積極變化,來自現金流。

“一季度實現經營性盈利很重要,但還有個比利潤更重要的指標,即經營性現金流。”金鑫表示。財報顯示,一季度學大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1.4億元,而2021年流出8697萬元。

“教育機構最難的時候是去年的三四季度。突然遭遇巨大的衝擊,對收入產生了很大影響,同時還面臨鉅額的支出,現金流基本上都是淨流出。今年一季度我們已經實現了正向的現金流,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指標。”金鑫說。

在美股公司中,雖然好未來、新東方等平臺的現金流形勢有所惡化,但網易有道、高途等公司已基本企穩。其中,網易有道在去年四季度首次季度盈利的基礎上,持續經營業務正向經營性現金流達1.42億元。高途今年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出淨額爲4.81億元,而2021年同期流出淨額爲20.95億元。

高途創始人陳向東在財報中表示,高途在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業務轉型,第四季度就實現了可觀的盈利,並實現了經營現金流的正向流入。這說明公司的業務轉型和組織調整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顯著效果。

“雙減”後,在線教育機構面臨關店、減員等衝擊,對於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危機。金鑫認爲,盈利和現金流的數據表明,學大基本上扛住了“雙減”帶來的短期劇烈衝擊,保持了相對穩健的經營態勢。“從各方面來看,確實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下一階段就看我們在新的方向上的努力和突破。”

實際上,“雙減”並不是給所有企業都帶來了衝擊。一些企業在“雙減”之後甚至有了意外收穫。

“‘雙減’之前,教育行業純粹通過高額投資、鉅額廣告擴張規模。‘雙減’之後這種模式發生了巨大的逆轉。對於我們來說,最具體的表現就是獲客成本大幅下降,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也不如之前,這對於行業的長遠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葉濱表示。

葉濱坦陳,2021年三四月份,市場的流量成本被抬到高位,行業內隨隨便便數以億元計的流量戰爭,讓產品驅動型公司感到徒勞。“雙減”之前本身有些迷茫,之後格局反而更清晰了。“我覺得所有人都必須迴歸到健康的邏輯上,用正常的商業邏輯,保證公司的長遠發展。”

轉型進行時

“節流”固然重要,但對於在線教育企業來說,當下更緊迫的是“開源”,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以彌補學科培訓業務萎縮後的空白。

“雙減”後,很多在線教育企業最初都有些不知所措,但時間不等人。到去年10月份前後,各企業就陸續公佈了業務轉型方向。2021年年底,在終止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業務後,在線教育公司開始全身心投入到新業務的探索中。

以英語培訓起家的51Talk,選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但將主戰場搬到了海外。去年第四季度,51Talk海外業務的淨收入達到290萬美元,環比增長222.1%。公司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海外業務淨收入在 440萬美元至460萬美元之間,環比增長將達到51.7% 至 58.6%。

“我們在過去的一年裏,已經初步驗證了海外市場健康增長的路徑完全可行。對於51Talk來說,海外英語在線教育市場是一片巨大的藍海,我們有信心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黃佳佳對記者表示。

“雙減”之前的2021年,51Talk是國內少數持續盈利的在線教育公司之一。基於此,黃佳佳認爲,51Talk的商業模式在境內已經得到驗證,公司也能夠在海外市場複製在國內的成功。

去年12月,一起教育科技宣佈停止K12學科類培訓業務,轉型爲圍繞作業等核心教學應用場景的SaaS軟件服務商,具體業務爲教育信息化和麪向家長的自學業務(即爲家長在日常輔導孩子學習時提供輔助)。

一起教育科技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了公司的轉型邏輯,“終止校外培訓業務後,我們在其他業務裏面選擇了最靠譜、符合‘雙減’之後社會需求的業務,把它們和現在的市場環境結合起來。”

“校園信息化業務其實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年,自學業務也是一樣,兩項業務都有積累。‘雙減’之後,我們對原有業務做了一定的調整和迭代,所選擇的賽道有政策支持,同時商業化的潛力也足夠大。”上述人士表示。

同樣是轉型,有的企業選擇基於現有業務的拓展延伸,更多的企業跨入了新的領域。金鑫告訴記者,“雙減”政策出臺後,學大教育最終擬定了3個業務方向,其中,職業教育是公司的重點。“去年10月,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出臺後,我們發現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推動力度非常大,尤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發展。經過仔細研究,我們決定把職業教育作爲轉型的重要方向。”

“公司幾乎是全員轉型,都在全力以赴投入到新業務上。”金鑫說。按照學大教育規劃,今年將作爲重點調整年份,預計到下半年業務結構上就能有所顯現,此後新業務比重將逐漸提升,到2023年,收入可能以新業務爲主。

教育出海、教育信息化、素質教育,以及受到政策鼓勵的職業教育,都是當前在線教育企業轉型的熱門方向。雖然各企業進度存在一定差異,但新業務的規模都還不大。從這一角度來說,轉型中的在線教育企業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下一階段考驗

如果說在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中,市場關注的重點還是“雙減”的衝擊,那麼接下來最受關注的,將是新業務上的進展。如何在新的運營邏輯和業務體系下快速做出成績,將成爲在線教育企業下一階段面臨的重大考驗。

雖然目前許多企業已明確了轉型方向,但轉型實踐中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在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達了同一個觀點——新業務要在短期內形成規模化收入,並不容易。

在這方面,即便是資金充足的行業巨頭亦是如此。“雙減”前,新東方和好未來,是在線教育企業中僅有的兩家收入規模超過200億元的企業。“雙減”後,它們受到的衝擊也更明顯。而在新業務上,兩家企業又出現了“船大難掉頭”的現象。

以好未來爲例,不久前,好未來宣佈徹底和學科培訓劃清界限,將業務方向轉向科技服務、智能硬件以及生命科學等非教育品類。這些業務都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培育,短期內難以彌補K12業務的損失。

此外,好未來也在積極延伸原有業務鏈條。去年7月整合考研、留學等業務,推出了“好未來輕舟”品牌;成立“彼芯”品牌,進入課後託管服務賽道;推出“美校”品牌,發展教育信息化業務。但其新業務的推進速度並不快。以“彼芯”爲例,直到今年5月,“彼芯”才跨出北京在廣州落地。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在線教育企業已經無法繼續採用過去的簡單打法。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已有不少企業表態,將從追求規模增長轉變爲追求更有質量的增長。

“轉型相當於重新創業,並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黃佳佳說,有希望轉型成功的企業,首先要有決心打破禁錮,闖出一條創新之路;其次不能抱有幻想,要有斷舍離的狠心,輕裝上陣;最後還要有百折不撓,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恆心。

“行業現在還沒到蝶變的時候。過去很多企業倒下了,留下來的都處在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中,還沒有能化繭爲蝶的。當前行業內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產品還沒有,我們有了方向,但還需要一個過程。”金鑫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