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6月23日至24日舉行,會晤通過並發表了《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北京宣言》,重申了對多邊主義的承諾,強調應使全球治理更具包容性、代表性和參與性,維護國際法和聯合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核心作用,宣言還敦促主要發達國家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管控好政策外溢效應,避免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衝擊。當世界發展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北京宣言》的發表具有特殊意義。

意料之中,由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的金磚峯會成功召開,在美西方輿論場引發一些陰陽怪氣的解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這次將主要精力投放在對金磚國家的挑撥與分化上,特別是對印度做了不少工作,很可能是俄烏衝突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讓他們以爲在金磚國家之間製造隔閡的機會來了。然而,金磚國家並沒有往他們設下的假路牌方向走,也就談不上被誤導或分化了。

代表金磚國家共識的《北京宣言》就是最清楚不過的證明,宣言89次提到“發展”,105次提到“合作”。正如習近平主席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的,“金磚國家不是封閉的俱樂部,也不是排外的‘小圈子’,而是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贏的好夥伴”。金磚峯會傳遞出的信息,值得國際社會特別是美西方國家仔細品讀,相信會加深、增進他們對金磚國家以及金磚國家所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瞭解,糾正以往的偏見。這也是西方世界與非西方世界加強溝通而非對立的過程。

不無巧合的是,在金磚峯會召開的差不多同一時間,西方國家也開始接連召開三場重要峯會,分別是歐盟峯會、G7峯會和北約峯會。有美國參加並主導的後兩場峯會,與金磚峯會尤其形成鮮明對照。我們能看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全球治理主張。美西方那邊拉幫結派、小院高牆、等級分明;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則積極主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開放包容、合作共贏。舊觀念與新主張正在拔河,人類未來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場歷史性拔河的結果。

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精神的金磚機制是真正的多邊主義。五個金磚國家來自五湖四海,“金磚+”合作中還包括今年的APEC峯會主辦方、G20峯會東道國。可以說,金磚機制涵蓋了全球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對國際事務的廣泛看法。值得一提的是,金磚國家在中東問題上專門成立了相關的磋商機制,這次發表的《北京宣言》也就阿富汗、伊朗、朝鮮等議題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這些都得到地區國家的廣泛認可。

如今,美國也號稱自己搞的是“多邊主義”,但在由它主導搭建起來的那些機制中,雖然表面上也有多方參與,但實質上是美國一家獨大,華盛頓憑藉自身實力地位完全主導了機制規則的制定,美國的規則就是小圈子裏的最高規則。美國媒體稱,這次的G7峯會和北約峯會,將就“重大挑戰”凝聚“空前團結”,維護“以美國爲中心的西方民主陣營”,這些語言讓人彷彿回到了冷戰時代。

因此也不奇怪,一些美西方輿論偏狹地認爲,金磚機制想要打造“反美聯盟”。這既是刻意營造的話語陷阱,也是在精心地製造“假想敵”。爲維護圈子內的絕對服從,美國必然要不斷尋找和製造外敵。然而隨着與全球共同利益的偏差越拉越大,小圈子主導國際議題的能力勢必不斷下降,世界其他國家也會懷着憂慮的心情看待這些危險的小圈子。

的確,世界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和平還是戰爭?發展還是衰退?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這些時代之問發人深省。對動盪不安、充滿挑戰的世界來說,金磚峯會是一個驚喜;我們希望馬上就要開的G7峯會和北約峯會,不要給世界帶來驚嚇。我們還有一個建議,G7峯會不妨認真讀一讀《北京宣言》,相信一定會有收穫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