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英國政府首班前往盧旺達的“難民包機”在起飛前的最後一刻,被歐洲人權法院(ECHR)的一紙判決叫停,引發英國政界關於“人權獨立”的爭議持續不斷。據彭博社消息,當地時間6月21日,英國司法部發布聲明稱,司法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將於22日向議會提交一份法案,擬立法賦予英國最高法院在人權問題上的最終決定權,並明確英國司法部門不必總是需要遵循ECHR的判決。

“外包”遭歐洲人權法院叫停

今年4月,英國首相約翰遜宣佈,英國與東非國家盧旺達簽署了一項《移民和經濟發展合作協議》,從今年5月起任何入境英國的非法移民都將被分批轉移至萬里之外的盧旺達,完成難民申請並在當地接受安置。

6月14日晚間,搭載7名難民的首架英國政府“難民包機”擬從英格蘭西南部一處空軍基地起飛前往盧旺達。收到ECHR裁定英國政府做法“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後,英國方面最終取消了包機。

“這一裁決是有法律依據的。”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閆瑾對本報表示,ECHR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是根據《歐洲人權公約》設立的國際法庭,隸屬於歐洲委員會。歐洲委員會是一個全歐範圍的組織,與歐盟無關。ECHR負責審理締約國違反該公約中關於公民及政治權利的人權案件,締約國也有義務遵守ECHR的最終判決。儘管英國已經退出歐盟,但依舊是《歐洲人權公約》的締約國。

英國議會下院部分保守黨議員對歐洲人權法院的干預不滿,提議英國退出《歐洲人權公約》。不過,英國副首相拉布日前表示,英國沒有退出《歐洲人權公約》的計劃,但歐洲人權法院叫停英國政府向盧旺達遣送偷渡者的做法越權。

虛僞和“雙標”暴露無遺

近年來,英國面臨的難民問題日益嚴峻。路透社稱,去年共有超過2.8萬移民和難民從歐洲大陸尤其是法國北部乘船穿越英吉利海峽前往英國,發生多起乘客溺亡慘劇,英法互相指責對方管控偷渡不力。據法新社報道,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萬名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人數較以往大幅增加。英國處理避難申請每年花費超過10億英鎊。

約翰遜政府致力於推動立法,以加強邊境管控、遏制移民潮。備受爭議的《國籍與邊境法》草案去年6月提交議會審議,在去年底獲議會下院通過。今年4月27日,英國議會上院通過該法案,爲該法案成爲法律掃除最終障礙。

《國籍與邊境法》中把非法入境者轉移至第三國的條款備受詬病,招致英國國內外輿論批評。一些移民權益團體批評英國將尋求庇護者轉送到萬里之外的盧旺達,是一種“冷酷、卑鄙”的做法,不僅不能解決、還可能惡化偷渡問題。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發表聲明說,這一法案“削弱了現有的保護難民權利的國際法和慣例”。他尤其擔憂該法案反映出“英國意圖將保護難民和尋求避難者的義務外包給其他國家”,強調這類舉措涉嫌違反《關於難民地位公約》的規定和精神。聯合國難民署負責保護事務的助理高級專員特里格斯說,“逃離戰爭、衝突和迫害的人應該得到同情和憐憫。他們不應像商品一樣被交易,也不應被轉移到國外等待文件審理。”

“英國近期的難民政策暴露了英國在難民問題和人權問題上的虛僞面目和雙重標準。”閆瑾表示,英國一方面聲稱尊重人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指責別國的所謂人權問題;一方面又與盧旺達簽署難民“外包”協議,把難民像商品一樣外包給盧旺達,推卸難民庇護責任。

欲繼續推行遣送計劃

英國內政大臣帕特爾對ECHR的裁決表示“失望”,稱這一干預“不會嚇阻英國做正確的事”。她說,英國的法律團隊正在審查有關第一架遣送包機航程的所有決定,並“即刻開始籌備下一趟航程”。英國就業與養老金大臣科菲6月15日說,英國政府對歐洲人權法院的裁定感到“震驚、失望”,打算提起上訴,對下一趟航班成行非常有信心。

今年7月,英國高等法院預計將舉行一場正式聽證會,以裁定“偷渡者遣送盧旺達”政策本身是否合法。

“英國不願放棄已經與盧旺達達成的《移民和經濟發展合作協議》。儘管受到來自國內外的衆多批評,但英國應該還會繼續推行遣送計劃,爲此退出《歐洲人權公約》完全有可能。”閆瑾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