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趙曉娟

曾經的國民果汁匯源有了翻身的可能。6月27日晚間,匯源微信公衆號發佈消息稱,北京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重整方案已在6月24日獲得通過,並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匯源稱,這次重整與轉折意義重大。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裁判書中披露的重整方案顯示,從2020年12月29日該院對北京匯源公司啓動預重整,到今年6月24日重整方案獲得通過,歷時一年半。

該重整方案背景是,因北京匯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但是該公司產業鏈完整、產能充足,具有品牌價值,在果汁行業具有一定的實力優勢,已有多家企業表達投資意願,該公司具有重整價值和重整可行性。

根據匯源公司破產重整專項審計報告現實,截至評估基準日2021年7月16日,北京匯源公司母公司資產總額爲10.93億元,負債總額爲124.67億元,資產負債率爲1140.99%,資不抵債金額爲113.7億元。

匯源的重整申請於2021年7月16日開始被法院受理,最終在6月24日通過重整計劃。至此,匯源果汁重燃希望。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債務危機、重整過程中,匯源果汁的產品在大部分線下渠道處於正常售賣中。

此前的幾年,常溫果汁一度受到低溫果汁的市場擠壓,但隨着冷鏈成本無法下降導致的低溫NFC果汁並未引爆果汁市場,常溫儲存的果汁再次有了市場,且由於疫情引發的數次囤貨中,常溫果汁也多次出現在搶購者的列表中。

今年恰好是匯源果汁成立的30週年。在這30年間的前半段,匯源達到發展巔峯,但最近10年,匯源經歷了巨大跌宕。

曾被譽爲“國民第一大果汁品牌”的匯源,起步於1992年創始人朱新禮承包的廢棄工廠。在它29年的發展史中,曾與達能、可口可樂、統一集團等大公司都有過交集,“有匯源才叫過年”的春節廣告語也一度深入人心。2007年2月,匯源果汁登陸港交所,籌集資金24億,創造了該年港交所最大規模的IPO。

但它沒能在業績巔峯之時引入現代管理模式;也未能在2008年,像創始人朱新禮所言“賣企業就像嫁女兒”那樣將匯源“嫁”給可口可樂。

此後“果汁大王”一路失血。自2011年起,匯源果汁的實際淨利潤(剔除政府相關補貼)開始連續出現虧損;2014年至2016年,匯源果汁負債由65.35億元攀升至99.95億元;到2017年底,匯源果汁總負債已經達到114億元,資產負債率爲51.8%。

匯源果汁上市公司自2018年3月因債務危機停牌。2019年,朱新禮被法院列爲失信被執行人,當年12月,朱新禮作爲有權代理人的中國德源資本(香港)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億元資產遭凍結。2021年1月18日,匯源果汁的上市地位正式被取消。

實際上,重整案獲批後的匯源,也只是擺脫債務危機的第一步,眼下的果汁市場中,匯源已經不復當年,但仍然有翻身的可能。

一名果汁代工工廠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常溫果汁雖然有成本低、運輸方便、市場渠道廣闊等優勢。但最近幾年除了NFC果汁競爭,餐廳自有品牌果汁也讓匯源在一些特殊渠道失去競爭力。此外,現製茶飲、低度數果酒、氣泡飲料等也成了果汁產品的可替代選擇。

但總體上來說,包括NFC果汁在內的果汁市場大概有100億元的規模,還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只要能夠做爆款,像瑞幸一樣,或者在渠道上有所創新,匯源還有機會。”上述人士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