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30日消息,工信部共三批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下稱重點“小巨人”企業)名單已塵埃落定。

2021年1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於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2021-2025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餘家重點“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批重點“小巨人”企業名單已於今年5月公示,本次公示企業共547家,加上去年公佈的兩批,共計1984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入選。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近日根據工信部公示名單,梳理出1984家重點“小巨人”企業的城市分佈情況,結合城市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2020年R&D研發投入強度等指標形成重點“小巨人”企業30強榜單。

此次上榜重點“小巨人”企業30強榜單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寧波、深圳、重慶、天津、成都、青島、西安、長沙、合肥、廈門、杭州、武漢、廣州、溫州、株洲、鄭州、煙臺、唐山、大連、東莞、蘇州、南京、石家莊、淄博、濟南、濟寧、湖州、瀋陽。

寧波超越深圳位居第三

此前,工信部曾公佈三批共476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此次公佈的重點“小巨人”企業名單,範圍再度縮小,更加突出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的思路。根據《通知》,重點“小巨人”企業將發揮示範作用,助力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從排名情況來看,北京、上海穩坐前兩席,重點“小巨人”企業數量分別爲138家和123家,與其他城市拉開差距。兩座城市GDP總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研發投入強度等相關指標均表現亮眼,收穫好成績毋庸置疑。

寧波在專精特新方面一直具有較高的話題度,此次在重點“小巨人”企業排名中位居第三位,並超越了深圳,共有71家企業進入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寧波在今年提出,力爭到2025年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600家。這一目標超過了北京提出的500家和上海提出的300家。寧波的底氣何來?

發達的民營經濟和紮實的製造業基礎是寧波的優勢。根據寧波市場監管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寧波累計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116.54萬戶,佔實有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的96.50%。根據中制智庫數據,寧波的民企貢獻了全市62%的稅收、63%的經濟總量、69%的出口,無論是數量還是活力都“一騎絕塵”。

去年,寧波完成工業總產值超2萬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近5000億元,佔全省比重的25.4%,居全省首位;規上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6.1%,高於全國平均近10個百分點。

但寧波真正的制勝祕訣並不在此。此前,在工信部的“製造業單項冠軍”遴選中,寧波以總共63家企業入選的成績位列全國之首,並且已連續3年保持全國第一。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專注細分賽道、培育單項冠軍的經驗,爲寧波打造專精特新強市塑造出優勢和底氣。目前,寧波已在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上摸索出一套獨特“打法”,例如提出在化工新材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成型裝備等十條標誌性產業鏈上各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充足的底氣疊加有益的探索,寧波衝擊專精特新第一城的寶座並非沒有可能性。

除寧波外,重慶同樣是一座“專而精”的城市。重慶在本次排名中以62家重點“小巨人”企業位列第5,相較公佈第二批名單時的排名上升3位。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發現,重慶62家進入名單的企業大多爲裝備製造業、汽車行業、材料行業和電子信息行業企業,這些行業也正是重慶的支柱產業,充分說明重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專注於優勢產業,與重慶的產業結構高度契合。

根據重慶年初發布的《推進“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22-2025年)》,到2025年,重慶將力爭培育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發揮支柱產業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重慶的思路,但與其它排名靠前的城市相比,重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並不突出,且重慶R&D研發投入強度僅爲2.11%,在一衆“破3”城市中較爲落後,後續應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加快豐富高企“庫存”,避免出現後勁不足的風險。

株洲“突圍”,武漢上升9位

與前兩批重點“小巨人”企業城市排名相比,此次排名中武漢、蘇州、南京、石家莊進步明顯。武漢以28家重點“小巨人”企業排名第14,名次上升9位;蘇州和南京入選19家企業,並列第23位,其中蘇州上升5位,南京上升13位;石家莊入選18家企業,排名第25,上升9位。

武漢無論是科研還是產業都具有堅實基礎。數據顯示,去年武漢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2%,爲近9年來最快增速,尤其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34.6%。截至2021年,武漢共有9151家高新技術產業,2020年R&D研發投入強度爲3.51%,在上榜的中西部城市中僅次於西安。

目前,武漢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9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71家,市“專精特新”培育入庫企業1307家。今年將培育專精特新後備企業500家。

值得注意的是,武漢、蘇州、南京、石家莊四座增勢強勁的城市存在一個共性特徵,在培育重點“小巨人”企業上擁有豐富的“後備資源”。除武漢外,截至2021年底,蘇州、南京分別擁有11165家和7800家高新技術企業,石家莊未公佈相關數據,幾座城市在上榜城市中均表現較爲突出。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衡量一座城市在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上是否具有潛力,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指標。高新技術企業“後備軍”充足,城市在培育“小巨人”企業上將具有後起發力的空間。

分析來看,重點“小巨人”企業排名與地區生產總值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GDP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霸榜30強多數席位,但也存在例外,其中以株洲爲代表。株洲以25家重點“小巨人”企業位列第17,超越了GDP超萬億的鄭州,位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名。2021年,株洲GDP總值爲3420.3億元。

株洲爲何能夠突圍?按照民營經濟和產業根基來看,株洲的脫穎而出並非沒有緣由。株洲本是新中國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在近年,株洲先進製造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擁有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硬質合金、新能源裝備等優勢產業。

同時,株洲民營經濟活躍。株洲市發改委數據顯示,株洲民企2021年增長到4457.5萬戶,十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佔比由79.4%提高到92.1%,稅收貢獻超過50%,投資佔比超過60%,發明創新佔比超過70%。

根據株洲市工信局數據,株洲目前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8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1家,此外,株洲市還擁有省級以上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5家,其中國家級“單項冠軍”5家。

值得一提的是,像株洲一樣GDP並不突出但能躋身30強的城市並非個例,廈門、溫州、煙臺2021年GDP同樣未達萬億,但排名均在前20位。究其原因,這些城市都擁有紮實的製造業基礎和較爲活躍的民營經濟。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建設專精特新強市,並非只是經濟實力雄厚才能勝出,在民營經濟、製造業根基等方面具備基礎優勢,或是長期專注耕耘自身優勢產業和行業細分賽道的城市,皆有可能在後續實現厚積薄發。

(作者 吳文汐 單睿捷 )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