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今天(6月30日)早間,當代置業(HK01107,股價0.107港元,市值2.99億港元)公告稱,債務重組計劃已經獲得大多數計劃債權人的批准,但仍需要等待法院的批准才能作實。

當代置業官方微信表示:“本次開曼羣島大法院召開計劃債權人大會的結果顯示,當代置業海外債務重組工作已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接下來,公司將盡快完成海外債務重組,以全面解除境外高息債的違約狀況。”

獲法定所需大多數計劃債權人批准

當代置業公告表示,計劃債權人大會已於2022年6月29日上午7時正(開曼羣島時間)/下午8時正(香港時間)在開曼羣島舉行,合共373名持有本金總額約13億美元(佔未償付計劃索償總值96.01%)的計劃債權人(親身或由委派代表)出席計劃大會並於會上投票,合共370名持有本金總額約12.71億美元(佔未償付計劃索償總值94.78%)的計劃債權人投票贊成計劃。

公告稱,“因此,計劃已獲得法定所需的大多數計劃債權人批准。計劃將有待法院其後批准及認許後,方告作實。”

當代置業表示:“海外債務重組工作已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接下來,公司將盡快完成海外債務重組,以全面解除境外高息債的違約狀況。”

6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了當代置業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爲準。”

不過就在昨日(6月29日),當代置業還公告表示,2021年的財務報表仍舊在編制中,無法確定最終公佈時間。4月1日已經暫停買賣的當代置業股票將繼續暫停買賣,直到另行通知爲止。

早在2022年1月10日,當代置業曾發佈公告稱,集團境外優先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總額約13.48億美元。

2月25日,當代置業曾發佈《建議境外債務重組》公告稱,公司與現有優先票據的若干主要持有人就公司及集團財務重組條款取得協商進展。這部分債券包括到期時間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的5只優先票據,總計金額約13.42億美元。

坎坷的“賣賣賣”

事實上,自從2021年10月當代置業的流動性危機爆發以來,該公司就一直在“賣賣賣”。

6月6日早間,當代置業發佈公告稱,擬以約5000萬元人民幣將全資附屬公司北京當代綠建工程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出售給騰雲築科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出售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5000萬元將用作該集團營運資金。

2021年11月1日,當代置業旗下物業公司第一服務公告,融創服務擬收購第一服務已發行股本約32.22%,總價約6.9億元人民幣。

不過,這筆交易並未最終達成。今年1月3日,融創服務在公告中表示,“控股股東賣方於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最終導致正式協議無法於最後終止日完成簽署。”

今年4月8日,當代置業又將旗下綠恆摩碼的51%權益、合肥綻藍的100%權益賣出,總代價爲人民幣4000萬元。完成後,綠恆摩碼及合肥綻藍不再爲當代置業附屬公司。

不過,這場交易是虧本的。當代置業公告表示,預計本公司將在出售事項後確認未經審覈的會計虧損約人民幣1900萬元,出售事項的所得款項淨額4000萬元,“將用作償還本集團現有債務”。

Wind顯示,當代置業在2023年4月11日之前仍有6.5億美元規模的海外債到期。今年前3個月,該公司合約銷售額爲15.68億元,同比下降約83%。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989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