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廣州報道

6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近日,粵芯半導體完成45億元最新一輪融資。

本輪融資由粵財控股管理的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廣汽集團旗下廣汽資本聯合領投,並引入上汽、北汽等車企旗下產業資本,以及越秀產業基金、盈科資本、招銀國際、盛譽工控基金等戰略投資股東。

同時,還獲得包括華登國際、廣發證券、科學城集團、蘭璞創投等多家追投,既有股東認購本輪融資金額超過60%。

根據啓信寶的信息顯示,6月28日,粵芯半導體公司的註冊資本由16.67億元變更爲21.51億元人民幣,同時新增了22名股東。

本次融資主要將用於粵芯半導體新一期項目建設,粵芯半導體將繼續聚焦12英寸模擬特色工藝,專注於工業級、車規級中高端模擬芯片市場,進一步提升產能。

按照規劃,粵芯半導體正在進行三期項目的建設,三期技術節點進一步延伸至55-40nm,22nm製程,實現模擬芯片製造規模效應和質量效益。

從本輪投資方看,新增了不少汽車和工業領域的產業資本,將有助於對於粵芯半導體強化工業級和車規級芯片業務。

同時,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粵芯半導體一直在和廣汽進行緊密合作,目前正在車用芯片方面進行聯合研發,這也是將終端、製造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的典型案例。

廣汽資本已經連續兩輪戰略投資粵芯半導體,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談道:“廣汽和粵芯分別作爲廣州汽車和半導體兩大產業鏈鏈主,進行深度協同發展,共同推動車載芯片核心技術和產品供應上的自主可控,從車載芯片應用場景出發,打通芯片設計、製造、驗證和產業應用等關鍵環節,從源頭開始加速國內車載芯片的快速轉型升級,同時推動汽車製造業往高價值鏈發展。”

儘管今年國內半導體投資節奏放緩,但是上游製造、設備等仍是投資重點。其中,粵芯半導體作爲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家進入量產的12英寸芯片製造企業,是區域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也是廣東省“強芯工程”的重要承載主體,備受業內關注。

回顧融資歷程,一年前的7月,粵芯半導體完成了二期項目融資,投資方由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投創業、蘭璞創投、華登國際、吉富創投、廣汽資本、惠友投資及農銀投資等機構聯合組成,在新一輪融資中,其中不少投資方繼續跟投。

再看產能,粵芯一期項目已經於2019年9月建成投產、2020年12月實現滿產運營,產品良率達到97%以上。二期項目新增月產能2萬片,三期和四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在近日芯謀諮詢承辦的2022中國·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論壇上,粵芯半導體副總裁吳永君表示:“中國芯片的消耗60%在珠三角,但珠三角之前比較有規模的晶圓製造廠只有中芯國際8英寸廠,粵芯填補了粵港澳大灣區12英寸晶圓製造的空白。目前粵芯一期和二期的產能是4萬片。我們正在規劃三期和四期,預計今年下半年可以快速打樁,加起來大概有12萬片晶圓產能。”

一開始,粵芯半導體就基於市場需求,選擇了務實的路徑,切入模擬芯片賽道。目前公司正不斷擴大製造產能規模,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的功率分立器件、電源管理芯片、混合信號芯片、圖像傳感器、射頻芯片、微控制單元等芯片需求。

客戶層面,粵芯半導體已經進入一流企業的供應鏈。吳永君介紹道,粵芯半導體的客戶包括全球第一大手機芯片公司、全球第一大指紋識別芯片公司、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攝像頭芯片公司、中國最大的電源管理芯片公司、中國最大的信號鏈芯片公司,也包括中國最大的MCU公司,這也是粵芯在過去四年中能取得一定發展的原因。

“我們覺得定製化代工是一個趨勢。一般來說,開發圖像傳感器的週期要兩年,在缺貨背景下,粵芯和戰略客戶,用五個月的時間完成量產,開發時間縮短約80%,”吳永君談道,“在這個階段,我們選擇的方向是從成熟製程、模擬工藝切入。應用上希望從消費類往工業控制、汽車電子逐步演化。我們通過自研+合作的方式進行技術的迭代,最終希望通過市場驅動及產業鏈協作,更好地發揮晶圓廠的戰略作用。”

從全球晶圓產業格局看,吳永君表示,晶圓代工市場格局在1000億美元左右,臺積電佔據全球市場大概53%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的市場份額只佔5%。從地區來看,中國臺灣佔64%,中國大陸合計佔7%。晶圓代工本身體量巨大,對中國大陸公司來說,發展空間巨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