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趙思維

【編者按】

202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十週年,“奮進新時代 書寫新榮光”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十週年暨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贛州啓動,50餘位來自中央媒體和部分省份重點媒體、社交平臺的記者、網絡知名人士將用7天時間走訪贛南蘇區,探尋贛南蘇區高質量發展的密碼,記錄老區人民的奮鬥故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6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跟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十週年”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走進贛州市崇義縣過埠鎮的“夢想家園”安置點,就被錯落有致安置房牆壁上的這條標語吸引了目光。

“夢想家園”在設計和建設中充分體現“以人民爲中心”的宗旨,設置有籃球場、健身廣場、文化廣場、圖書室、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機構設計。

這只是贛南蘇區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一天的走訪中,從崇義縣的夢想家園、橫水鎮左溪村,到陽明寨景區,再到于都縣的時尚產業,兩縣通過易地搬遷安置、文農旅深度融合,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左溪村

左溪村裏的植物館和文化產業

飛鳥閣、金虎、幸福柱、白鳥、虎刺梅、玉露……在崇義縣橫水鎮左溪村的“初見多肉植物館”,一個個多肉品種映入眼簾,長勢喜人。多肉種養戶、黨員致富帶頭人周江福講述,2021年11月,他從福建返鄉創業,建起多肉種植大棚,目前已種植500餘個品種,多通過微信、淘寶、抖音直播等方式銷往各地,線下吸引當地遊客旅遊觀光進行銷售,年利潤30萬元左右。創業成功後不忘帶着鄉親們一起致富,周江福還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大家。

左溪村還深入挖掘陽明文化的時代價值,以“生態+”多業融合理念,通過政府建設旅遊公路等基礎設施爲槓桿,撬動社會資本、鄉賢、羣衆資金4.8億元,建設了依據史志資料原址復建的陽明寨,發展了陽明氧生谷特色康養、民宿等產業。

磐王寨

走進陽明寨景區的核心板塊之一的磐王寨綠林文化板塊,磐王堡、花瓣吊籃民宿部落、黑虎崗、叢林穿越等“打卡地”處處體現融合的“商、養、研、閒、情、奇”旅遊新“六要素”主題。去年國慶試營業期間,磐王寨日均接待遊客4000餘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60萬餘元,是除上堡梯田景區之外,崇義全域旅遊實現大豐收的另一網紅景點。

過埠鎮夢想家園

“夢想家園”裏的集中安置經驗

距崇義縣城13公里的過埠鎮夢想家園社區,是過埠片區“五鄉一鎮”水上漂、深山移民、土坯房改造、地質災害點、易地扶貧“五位一體”集中安置點,現有住房21棟664套、居民539戶2189人,是崇義縣最大的農村移民搬遷社區,開創了崇義農村社區建設先河。

過埠鎮相關負責人告訴採訪團,建設夢想家園便是要滿足“搬得出、住的穩、能發展、可致富”的需求。安置點毗鄰過埠工業園,搬遷戶可選擇就近在精億LED燈飾廠、威駿無紡布廠等企業就業務工。鎮裏還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安置點的道路、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全面提升,社區內籃球場、健身小廣場、文化小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機構設計齊全,還修建了文體活動室、圖書室、孝老食堂等功能區。“大家的幸福指數提高了。”該負責人稱。

大山裏的時尚產業

于都縣紡織業的發展歷程由來已久、源遠流長,近幾年由傳統加工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有效實現了服裝產業“裂變式”發展。

29日下午,在由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作爲主體投資的紡織科技產業園的紡紗車間,智能高速氣流紡紡杯速度高達每分鐘20萬轉,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氣流紡紗機,也是目前江西省唯一擁有這套設備的棉紡企業。

該公司行政主管劉觀秀告訴澎湃新聞,他們計劃建設20萬錠智能環錠紡、5條智能高速氣流紡和4條無紡布生產線,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40億元,稅收1.5億元以上,項目同時具有補鏈條、智能化、產能大、建設快的特點。如智能化方面,全過程智能化生產,相比同等企業減少用工1100人;“建設快”方面,項目於2021年1月開工建設,當年8月實現部分投產,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入規,創造了同行業項目建設新速度。

距離衛棉紡織集團不到2公里,在國內面料交易的內貿及跨境交易的B2B服務平臺-于都-FDC時尚產業綜合體,總經理劉灃滸忙着向來客介紹該綜合體佈局。

FDC時尚產業綜合體

FDC時尚產業綜合體涵蓋面料交易和數據服務平臺、數字化智能製造訂單中心、專業的時尚發佈平臺等,彙集全球最大規模現貨料樣,形成線上線下、實體虛擬等多方位面料展示,提供買賣雙方免費查詢、交易、大數據等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展示等一系列服務。

國際標準秀場:曾舉辦過中國服裝論壇——高端製造與設計協同峯會、第二屆中國(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等

劉灃滸介紹,FDC時尚產業綜合體是于都爲了實現服裝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而建設,現已成功舉辦包括第二屆中國(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在內的11場次大型展會。通過產業數據化,及單品類中心工廠+衛星工廠模式,服務全市服裝企業3000多家,促成258家企業洽談合作,助力于都達成訂單金額超100億元。

澎湃新聞從於都縣有關方面瞭解到,作爲贛州市“1+5+N”紡織服裝產業集羣核心縣,于都堅持把紡織服裝作爲首位產業來抓,順應數字經濟新發展形勢,推進紡織服裝產業由傳統加工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有效實現了服裝產業“裂變式”發展。2021年,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實現新增規上企業24家,全行業產值達602億元。

“于都將力爭在‘十四五’期末,實現紡織服裝產業規上企業數達260家,全產業鏈產值達1000億元,實現千億產業的宏偉目標。”于都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吳元介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