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图为大仓村。刘伟摄

中新网鄂尔多斯7月5日电 题:中国第七大沙漠腹地乡村振兴记:“拉水成历史,不缺零花钱”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踏进武大仓村的宋明武,看着眼前的绿水青山景致,不由感叹说:“谁能想到这里的乡村振兴搞得这么好。”

7月5日,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大农牧工委副主任的他表示,“我对武大仓村的印记还停留在狂风大作、吃水困难的印象中,现在变化太大了。”

武大仓村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恩格贝镇,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当地民众调侃说:“曾几何时,这里是飞速发展的鄂尔多斯地区最穷的地方之一。”

图为库布其沙漠腹地中的绿意盎然。刘伟 摄

67岁的张培中在与宋明武聊天中介绍说:“这几年,村里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村中不少人都告别了昔日低矮的土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房,尤其现在吃水特别方便,再也不用牲畜拉水了。”

记者好奇张培中所说的牲畜拉水,于是询问。

张培中回忆说,“20年前,这里用水特别难,我们用的是辘轳井,必须靠牲畜助力,才能将水拉出来。”

“一到夏天,井里几乎就没水了,那时真有种水比油贵的感觉。”张培中说,除了用水难之外,更多村民“手中没有零花钱。”

不过从2012年至今的10年间,当地民众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村中有了自来水,村民也敢“敞开了”洗衣服、做饭。

60岁的张文和曾经是一名因病致贫的困难户,他告诉记者,“现在在国家的各项补贴下,日子已有了起色,可以肯定地说,已经脱贫了。”

武大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五子坦言,村民们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现在家家户户都购置了冰箱、洗衣机、小汽车等,“人们兜里再也不缺零花钱了。”

值得一提的是,共有320户、752人的该村,一些看好国家好政策的返乡村民,正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

2017年从城市返回村中的郝军表示,“利用当地的土地优势,我在村中所种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产品,已有了一定知名度,未来将在绿色生态农业上继续做文章。”

“我们打算将较小的马铃薯制作成如今热销的酸辣粉,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郝军如是说道。

武大仓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云表示,当前该村正在全力打造经济果木林基地和中药材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未来将积极参与国内外“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和绿色环境友好建设,并通过前沿科研和成果转化培育各类苗木新品种。

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的客商辛兴告诉记者:“这里也很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项目,可以尝试与当地村委会进行合作。”

最新消息显示,按照当地达拉特旗文旅局库布其沙漠旅游项目统一规划,该村还将建设徒步和赛车跑道,创立新型沙漠生态房车营地等项目。

接受记者采访的宋明武承诺,将会持续关注这个沙漠腹地农村的未来发展,让更多人在沙漠中掘金,“大家再也不用发愁兜里没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