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大倉村。劉偉攝

中新網鄂爾多斯7月5日電 題:中國第七大沙漠腹地鄉村振興記:“拉水成歷史,不缺零花錢”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踏進武大倉村的宋明武,看着眼前的綠水青山景緻,不由感嘆說:“誰能想到這裏的鄉村振興搞得這麼好。”

7月5日,作爲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人大農牧工委副主任的他表示,“我對武大倉村的印記還停留在狂風大作、喫水困難的印象中,現在變化太大了。”

武大倉村位於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恩格貝鎮,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當地民衆調侃說:“曾幾何時,這裏是飛速發展的鄂爾多斯地區最窮的地方之一。”

圖爲庫布其沙漠腹地中的綠意盎然。劉偉 攝

67歲的張培中在與宋明武聊天中介紹說:“這幾年,村裏的經濟有了很大的進步,村中不少人都告別了昔日低矮的土房,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房,尤其現在喫水特別方便,再也不用牲畜拉水了。”

記者好奇張培中所說的牲畜拉水,於是詢問。

張培中回憶說,“20年前,這裏用水特別難,我們用的是轆轤井,必須靠牲畜助力,才能將水拉出來。”

“一到夏天,井裏幾乎就沒水了,那時真有種水比油貴的感覺。”張培中說,除了用水難之外,更多村民“手中沒有零花錢。”

不過從2012年至今的10年間,當地民衆的生活有了明顯的變化,現在村中有了自來水,村民也敢“敞開了”洗衣服、做飯。

60歲的張文和曾經是一名因病致貧的困難戶,他告訴記者,“現在在國家的各項補貼下,日子已有了起色,可以肯定地說,已經脫貧了。”

武大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五子坦言,村民們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現在家家戶戶都購置了冰箱、洗衣機、小汽車等,“人們兜裏再也不缺零花錢了。”

值得一提的是,共有320戶、752人的該村,一些看好國家好政策的返鄉村民,正準備在這裏大幹一場。

2017年從城市返回村中的郝軍表示,“利用當地的土地優勢,我在村中所種的馬鈴薯、玉米等農產品,已有了一定知名度,未來將在綠色生態農業上繼續做文章。”

“我們打算將較小的馬鈴薯製作成如今熱銷的酸辣粉,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郝軍如是說道。

武大倉村駐村第一書記劉雲表示,當前該村正在全力打造經濟果木林基地和中藥材基地,發展林下經濟,未來將積極參與國內外“一帶一路”生態治理和綠色環境友好建設,並通過前沿科研和成果轉化培育各類苗木新品種。

來自內蒙古興安盟的客商辛興告訴記者:“這裏也很適合發展生態旅遊產業項目,可以嘗試與當地村委會進行合作。”

最新消息顯示,按照當地達拉特旗文旅局庫布其沙漠旅遊項目統一規劃,該村還將建設徒步和賽車跑道,創立新型沙漠生態房車營地等項目。

接受記者採訪的宋明武承諾,將會持續關注這個沙漠腹地農村的未來發展,讓更多人在沙漠中掘金,“大家再也不用發愁兜裏沒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