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中資公司去年與英方達成協議收購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芯片工廠,時隔近一年,事情卻出現了變數。在美國反對這起收購案後,英國政府重新啓動新的國家安全審查。據媒體報道,華盛頓、特別是美國國會,會“強力施壓”阻止收購案。現在英國的國安審查結果即將出籠,據稱“可能導致這筆交易解除”。

在我們看來,整件事的過程,很像是美國逼着英國吞下一顆苦果。因爲對其他國家之間互利共贏、規範合法的商業合作進行干預,這明顯違反國際通行的商業規則。而且所有人都清楚,取消這筆收購,必然對英國利益和信譽造成損害。然而,英國政府面對華盛頓的這個蠻橫非法行爲,沒有勇氣提出反對意見,一副唯唯諾諾、有苦說不出卻又欲拒還迎的樣子。這事實上說明,倫敦自身的對華心態和氛圍也都出了問題。

需要指出,這種非正常情況並不是個案,在今天的美西方世界有一定代表性。按照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話說,是對華政策的“紊亂”狀態。

連英國人自己也承認,這次被收購的芯片工廠雖然號稱“英國最大的半導體公司”,但已屬於落後的“老科技”,技術只達到 200納米制程,與世界上最尖端的3納米制程之間有着巨大差距。不涉及任何國防工業情報或高敏感技術,也就談不上所謂的“國家安全風險”。現在英國一些人以及華盛頓拿“安全”說事,恰恰證明了他們的對華思維定勢已經到了不管不顧的嚴重程度。

中資企業之所以看上這家芯片工廠,是因爲在產品和市場上存在互補,雙方的結合可以產生商業上雙贏的效果。那些認爲收購會幫助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甚至崛起的說法,真是極其可笑的夜郎自大。

在被中資收購之前,這家英國芯片工廠已經負債累累。換句話說,它不是被人爭搶的香餑餑,而是陷入困境等待救援的普通企業。得益於經濟全球化的分工,中國的投資讓它重獲新生,而“國安審查”卻在人爲掐斷它的生機。一名員工充滿悲觀地對英媒說:“未來看不到光明”。而經濟議題被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的受害者,又何止這家工廠的450多個員工?

英國首相約翰遜去年就這起收購案回應質詢時曾表示,“我不希望英國出現逢中必反的氣象,把一切來自中國的投資都拒之門外”。約翰遜還指派其國家安全顧問進行安全審查,今年4月份媒體曾報道,其國家安全顧問已得出結論,認爲收購案沒有足夠的安全問題,“英國政府不需要介入”。但不久就在華盛頓的壓力下妥協,英國又啓動了新的調查。令人遺憾的是,英國理性、務實的對華態度,在其國內反華勢力及華盛頓的夾擊之下節節敗退。英國正把自己架在一個左右失衡的尷尬位置上。

BBC在報道中稱,此案爲英國人提出了一個更大的核心問題——政府對中國政策的總體戰略是什麼?政府如何界定中國投資與安全風險之間的平衡點?不難看出,這些都是對英國當前“紊亂”對華政策的深刻質疑。當制定對華政策的最大考量因素,逐漸從英國國民的切身利益,向虛幻的意識形態或臆想的安全風險甚至華盛頓的意見轉移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或企業感受到利益無故受傷的疼痛。

就這起收購案而言,唐寧街10號可能還在做最後的權衡,如果最終仍然向非理性也是歧視性的要求屈服,那麼它至少需要向無辜受到牽涉的英國員工道歉,同時做好對中資企業的賠償準備。這或許是對英國最低程度的挽尊。(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題爲:英國正把自己架在尷尬位置上)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