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如何賺錢,成了各大財經博主,經久不衰的話題。

文章圖片2

大家都在很關心,如何賺很多很多的錢,首先我們先搞懂一個問題,爲什麼現在很多人賺不到錢了?

就拿一個公司的員工爲例吧,爲何提及打工,很多人都覺得窮不了、富不了?很多人會覺得是因爲工資太低了,大頭都被老闆剝削了,那爲什麼同樣打工,有的人月薪3000,而有的人卻能月薪過萬呢?

文章圖片3

其實員工的收入,無外乎就是勞動單價乘於勞動時間

先說勞動單價,任何老闆成立企業都只有一個目的,爲了賺錢,而員工作爲利潤的創造者,在分配時卻處於被動地位,當然,如果你足夠有能力,也可以選擇更高的分配比例,像是跳槽啊什麼的,但是,無論如何你都要承認一件事,你創造的價值,會被老闆拿走一部分,而對於這種現象你無法抗拒的,但你的能力,會很大程度影響你的單價,同一個公司創造五萬價值的員工,一定比創造一萬價值的員工工資高,但再高也有上限,所以這個變量是有限的。

文章圖片4

那我們再來說說另一個變量勞動時間,這也會絕對影響你的工作收入。我十年前大學畢業,當時去上海找工作,一個月5000,身邊學計算機的朋友,幾乎都月入過萬,但私下裏溝通時,他們平均的日均工作時間是12個小時節假日加班也是常有的事,當初以爲是行業差距,後來我真正瞭解後才發現,其實單價所差無及,他們真正高薪的祕密,在於他們的工作時間長,如今不少工廠高薪背後的祕密也在這裏。

文章圖片5

但無論你是8小時工作,還是12小時工作,你的壽命是宇宙規律,大多數人大學畢業後,滿打滿算能工作的時間,也就30多年,所以當工作價值和工作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員工的財富也就變得極爲有限了。

我們再來看看老闆是怎麼賺錢的,爲什麼有的創業公司一兩年就能飛黃騰達,而有的身價上億的老闆卻在一夜間灰飛煙滅呢?

文章圖片6

老闆的收入其實也可以用一個數學等式計算,可行性+實踐程度。什麼是可行性呢?我們常說的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那風口又是什麼呢?其實風口就是需求國家的需求和人的需求。

文章圖片7

幾十年前國家高喊西部開發,當時西部資源豐富遍地黃金國家明牌、土地的租金低的誇張,當時有認識的老闆,帶着錢去投資,如今各個賺的盆滿鉢滿。

1999年國家商品流通閉塞,南北方資源不均等,往往一件商品在產地的價格還不到終端的20%,百姓們都是哀聲載道,這時馬雲看到了,建立了阿里巴巴,後來淘寶風靡全國,他也藉此財富暴增,不過在那個時代,做電商的必然不止馬雲一家,爲什麼只有馬雲賺錢了呢,這就要說另一個因素了,實踐程度

文章圖片8

同樣是一個身邊的例子,快遞驛站現在大家應該都用過吧,雖然很多人詬病麻煩人,但它的背後確實富了一批人。

文章圖片9

一個朋友,在驛站服務剛招收代理時就來問我,這個盈利模式的可行性,我當時給出的意見就是快遞驛站天然具有客流量,拋開快遞公司給的補貼和產業初期淘寶給的紅利,如此豐富的客流量,纔是這個項目的亮點,試問現在有幾個人的生活可以離開網購呢?那炎炎夏日你跑去拿快遞的樓下,看到一家奶茶店,順帶着買一杯大抵,也是很正常的事吧,朋友也很贊同這個想法,可當時這位朋友處於事業低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負擔,也讓他不敢嘗試

文章圖片10

其實算下來這筆投資並不大,當時在他小區門口租下一間門面房,帶着其他雜七雜八的支出也就幾萬塊,前些年大概快遞一個件給到1塊,而他們小區一天的快遞量就是2000個以上,拋去水電、人工,一年賺個7-8倍應該是問題不大的,雖然不是很多的錢,但也幾乎超過了80%的上班族了。

當然他缺少了執行力,也就失去了和這個產業一起起飛的機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而對於老闆來說,可行性這個變量是具有無窮大特徵的,執行力只有0到1浮動,所以收入可以是無限大,因此在短期內,收入幅度就會大幅度高於員工,這也是老闆能賺錢的真相。

創業畢竟是有風險的,因爲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的判斷100%正確,稍有不慎,可行性這個因素就會變成負數,屆時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可行性*實踐程度的結果就會越小,所以說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的。

文章圖片11

我身邊創業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本來在500強上着班,創業也算小有起色,但最後一個決策失誤就負債累累

最後我們來說一下公司裏的最後一個隱藏角色,什麼是股東呢?

可以理解爲,把錢放出去來賺錢的人,這些人賺的錢來自資本收益,收入用公式來表示,就是本金乘於投資能力,所以股東們考慮的問題只有兩個:1.如何獲得更多的本金 2.以及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本金這個指標無法短期飛漲,但永遠不要小看資本的複利能力。

文章圖片12

舉一個老生長談的例子,同樣一塊錢的本金,每天賺一分錢,複利計算,一年後就會有37.78,但如果你的本金是一萬、是十萬呢?,這就遠遠超過了員工的收入,所以股東們的收益裏,因爲投資能力可以無限,那麼有足夠能力的股東也往往是人生贏家。

而在生活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股東,我們存入銀行本金獲得的每一分利息,我們炒股買基金獲得的每一份收益,這些都不需要我們付出任何的勞動時間和執行力,我們做的只是把錢租賃出去,到期後獲得錢的租金而已,但我們沒有富起來的原因只有兩個:1、我們的本金太少了。2、我們的能力還不夠。

分析完財富是怎樣分配的,我們來講講最近很熱的財富自由吧。相信大家各種互聯網平臺也是看爛了這個詞,但是財富自由到底是什麼?

文章圖片13

很多人的回答可能只是:有錢,有很多很多的錢。但其實這個說法一點也不對,財富自由指的是你的被動收入可以完全覆蓋你的支出,你不需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憑藉着被動收入完全衣食無憂,財富自由並不與你的資金量多少直接掛鉤。

我身邊有個朋友,每年靠投資賺300-500萬元,但他生活中極爲鋪張,熱衷於購買奢侈品,每年的生活開銷就要700萬,雖然他的收入超過了90%的人,但是每次來找我,最大的話題還是他好窮,這並不是凡爾賽,當一個人長久入不敷出的時候,貧窮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就像我們老話說的那樣,坐喫山空遲早會窮途末路,所以真正的財富自由,並不是有很多很多的錢。

文章圖片14

就像我們上文提及的股東,他們獲取財富的方式就是被動收入,但在本金*投資能力這個公式中,如果投資能力是負數,那麼這個收入也會是負數,那如何實現財富自由呢?

其實說白了就兩點:開源和節流

文章圖片15

開源就是多去尋找一些穩定的被動收入,例如我每天多去學一些新知識,每天業餘時間多去思考一些問題,當然這裏還是提醒大家,理性辨別學習一些課程沒有錯,但網上沸沸揚揚的理財課,還請大家擦亮雙眼,人類最好的老師永遠是書籍,任何人對知識的解讀永遠是經過二次加工的,就像1000個人眼裏,有1000個哈莫雷特一樣,與其花費時間去篩選林林總總的理財課程,不如靜下心來認真去讀一本書,去思考一些問題。

文章圖片16

真正的好主意永遠不是別人告訴你的,你要相信每一個改變你命運的選擇,其實本質都是你自己做出的

對於節流呢!就不得不提及消費主義陷阱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資本們爲了鼓勵人們把錢花出來,瘋狂在各種渠道鼓吹消費至上理念

文章圖片17

如今很多人都認爲,不花錢賺錢就沒有意義,錢當然要花,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錢,但問題是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有10萬的車,有100萬的車,甚至還有1000萬的車,那你的消費慾望永遠看的是那些最高標準,那你的被動收入永遠無法追上消費水平,也就無從談及財富自由了。

那麼你還想知道什麼內容?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