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浦東國資新增千億投資目標不變,資產總額力爭達8500億

目前,新區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共計6家,總市值一直在1000億元上下浮動,資產證券化率23.4%,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截至6月末,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屬企業資產總額8270億元,增長3%;實現投資439億元,完成全年投資目標的44%;營業總收入、歸母淨利潤有所下降。

7月7日下午,浦東新區召開新區政府與市國資委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暨2022年國資國企工作會議。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表示,接下來要咬定年初“四增兩控一優化”的目標不放鬆:即資產總額、營收和淨利潤保持一定增長,分別力爭達到8500億元、900億元以上、80億元以上;投資強度進一步增強,年度自籌資金投資1000億元;經營風險和成本費用可控,債務結構進一步優化。

爲在引領區建設中更好發揮主力擔當和示範引領作用,浦東新區的國資國企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要進一步增強。

2021年,浦東新區區屬企業資產、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歸母淨利潤進一步擴大,實現資產總額8035億元,營業收入899億元,歸母淨利潤84億元,企業自籌資金完成投資822億元,經營性淨資產收益率7.9%(市場競爭類企業淨資產收益率12.7%),爲新區穩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受疫情影響,2022年以來浦東新區區屬企業效益指標呈現一定下降,資產總額和負債同步增長,淨資產因虧損略有減少。

吳強表示,浦東國資全年計劃新增“千億投資、千萬載體”的目標不變。

具體而言,在區域開發方面,聚焦成熟區域更新提質和重點區域、城中村改造加速開發,按計劃要完成自籌資金投入570億元,增長20%以上,金橋、張江等重點區域年度投資要完成100億元以上。在產業投資方面,要完成投資240億元,增長25%,其中120億元投入到區屬企業主導開發和運營的17個特色產業園區。在民生保障方面,三分之一國資收益要投入保障基本民生,年度投資力爭超400億元,其中自籌資金190億元,積極投向供排水、環保、養老、菜場、保障房等公共服務領域。

“國資和國企投資促進工作專班要發揮統籌協調、跟蹤推進作用,緊盯項目不放,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掛圖作戰,多措並舉確保完成年度千億投資任務。”吳強表示。

與此同時,吳強提出,下半年各園區開發公司要在招商引資、安商育商、戰略投資、產業服務全面升級,成爲推動浦東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羣發展,也要關注元宇宙、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賽道。”吳強說,也要發揮科創母基金和產業母基金聯動效應,創新“產業+基地+基金(直投)”、“房東+股東”等招投聯動方式,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技術,深挖硬核科技企業加大國資投資,以資本爲紐帶廣泛集聚硬核科技企業,培育打造產業類國資企業。

7日,6家市屬企業與對應合作的6家區屬企業的就上海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張江水泥廠整體轉型升級、上海醫藥大健康創新園等合作項目簽署協議,市區國資聯動,攜手助力浦東引領區建設。

其中,外高橋集團和上藥集團計劃在外高橋保稅區聯袂建設上海醫藥大健康創新園。 “供應鏈疊加產業鏈,重構生物醫藥產業在外高橋保稅區的價值鏈。”外高橋集團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俞勇說。

近日《浦東新區關於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更好服務引領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正式實施,其中提出,國有資產規模效益邁上新臺階。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年度自籌資金投資、歸母淨利潤達到“萬億、千億、百億”能級,淨資產收益率等綜合經濟效益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浦東新區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勇表示,從發展趨勢看,萬億、千億、百億目標任務有望在2024年全面實現;從發展質量看,提升綜合經濟效益指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實施意見》還提出,浦東新區的國有企業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效。培育形成各1~2家卓越型園區開發企業、一流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以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投資集團、國有創投集團、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和民生服務企業。16家區屬企業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進一步明確,爭做行業一流、勇當行業標杆。

吳強也表示,要制定實施浦東新區區屬企業改革轉型“一企一方案”,加快向一流城市綜合運營商、卓越型園區開發企業和產業生態組織者、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轉型升級。

同時,《實施意見》也提出,浦東新區的國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堅持以上市爲導向,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集團控制1家以上上市公司,力爭實現上市公司市值倍增。

王勇表示,目前,新區控股的國有上市公司共計6家,總市值一直在1000億元上下浮動,資產證券化率23.4%,還有很大的改革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