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1日訊(編輯 牛佔林)儘管穀物等糧食價格在近期持續回落,但聯合國對全球糧食問題仍然較爲悲觀。當地時間週一,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執行主任比斯利在東京的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記者會,他稱俄烏衝突等因素導致“糧食價格高漲或許會成爲以6個月乃至數年爲單位的問題”,預計將長期化。

比斯利指出,俄羅斯進攻世界屈指可數的糧倉烏克蘭,動搖了全球小麥等的穩定供給。由於俄羅斯封鎖黑海,烏克蘭南部敖德薩港的穀物出口停滯,比斯利譴責俄羅斯稱“不解除封鎖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宣戰”。

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表示,俄羅斯沒有阻止烏克蘭糧食的出口,也沒阻止烏克蘭對港口進行排雷作業。普京還表示,因爲產量足夠,俄羅斯對化肥和糧食的出口都沒有限制。“去年俄羅斯向國際市場供應了超過4000萬噸糧食,今年我們準備供應5000萬噸。”

此外比斯利還強調,由於燃料和糧食價格上漲,造成了WFP不得不縮小對中東和非洲最貧困國家糧食支援的事態,要求日本政府等擴大對WFP的出資。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糧食問題尤其嚴重,以近日陷入動盪的斯里蘭卡爲例,該國每10戶家庭中有3戶正面臨糧食不安全狀況,涉及人口達626萬。

另一方面比斯利介紹稱,在7月7-8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議上,他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圍繞解除敖德薩港的封鎖進行了對話,並稱“或許會有突破口,因此變得樂觀”。

在同一天,聯合國發佈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到今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預計將達到80億。該報告稱,印度將在2023年超過中國,成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據聯合國的最新預測,世界人口將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別增長至約85億和約97億,到本世紀80年代達到約104億的峯值,並在本世紀結束前維持這一水平。

人口的增長也意味着需要更多地糧食,但在這個衝突愈演愈烈、氣候問題逐漸嚴峻的時代,全球糧食問題也將愈發突出。

聯合國也預期,全世界正在進一步偏離目標,無法保證到2030年消除飢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營養不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