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童心

芯片製造商意法半導體(STM)和格芯(Global Foundries)當地時間週一宣佈計劃利用政府資金在法國新建一家半導體工廠,這是歐洲發展芯片製造以擺脫亞洲和美國供應鏈的最新舉措。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會在今年的“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峯會上宣佈高達67億歐元的投資項目,這些項目來自於包括芯片製造廠商在內的全球各大企業,STM和格芯的最新投資預計佔據了其中的大部分。

兩家公司沒有宣佈具體投資金額,也沒有透露將會獲得多少政府補貼。市場此前預計新工廠的投資金額可能達到40億歐元。截至發稿,格芯方面尚未向第一財經記者予以回覆;意法半導體相關人士也未予置評。

最新的公司聲明稱,該工廠將毗鄰STM位於法國克羅萊(Crolles)的現有工廠,目標是到2026年達到滿負荷生產,每年可生產多達62萬片18納米尺寸的晶圓。這些芯片將用於汽車、物聯網和移動應用程序,新工廠將創造約1000個新工作崗位,並幫助STM實現收入提高至200億美元以上的目標。

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兩家公司合作是基於汽車方面的強項,而且都不做先進工藝,汽車芯片這兩年的需求還是相當旺盛。”他預計,如此大規模的投資獲得政府補貼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2021年全球售出了1.15萬億顆芯片,其中汽車級芯片需求增幅最大,銷售額比上年增長34%,達264億美元。

直到今年上半年,汽車芯片緊缺情況依然嚴重。德國大衆高管曾在4月份表示,因爲芯片短缺給該公司造成每週和每月造成的損失已經難以估量。

近兩年來,美國和歐盟一直在通過提供政府補貼來推動本土芯片製造業的發展,以減少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並緩解對汽車製造商造成嚴重破壞的全球芯片短缺。“全球的芯片投資已經處於高峯期。”盛陵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美國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2022美國競爭法案》,包括對半導體行業高達520億美元撥款和補貼,並將投資450億美元用於加強高科技產品的供應鏈。行業報告估計,這些投資將使美國能夠在未來10年內建設19個工廠,讓芯片製造能力翻番。

歐盟委員會也推出一項總規模達到420億歐元的《歐洲芯片法案》。根據規劃,到2030年,300億歐元的公共援助將用於建立大規模的芯片工廠,並吸引海外公司對歐洲的投資。歐盟希望在2030年將歐洲芯片企業的產量在全球市場份額上翻一番,達到20%。

今年3月,英特爾制定了在歐洲投資880億美元的計劃,並選擇德國作爲新的大型芯片製造基地;英特爾還將在法國建立新的歐洲研究中心,創造1000個新的高科技工作崗位。但英特爾生產的是相較於STM和格芯項目工藝更爲先進的2納米制程的芯片。

此外,臺積電、三星等主要半導體制造商也都在過去一年宣佈投資數百億美元建立新工廠,但迄今爲止尚未宣佈在歐洲建立半導體工廠。

不過歐洲要完全重建芯片整個產業鏈代價高昂。根據行業數據,目前全球80%以上的芯片生產都在亞洲,因此解決更廣泛的供應鏈至關重要。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高級副總裁戴維·索莫(David Somo)此前就曾表示:“要在某個特定的地方從上游到下游重建整個供應鏈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代價太高了。”

除此之外,市場需求也有挑戰。“歐洲半導體領域要想有大的發展還是很難,因爲沒有足夠的市場。”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洲除了汽車和工業設備的企業有需求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大型的高科技電子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