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國產航母將在8月15日正式服役,“屆時印度將成爲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之後,第六個有能力自行建造航母的國家”。

《印度斯坦時報》10日稱,印度海軍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於當地時間10日結束第四次海試後,返回位於克欽的母港。接下來它將完成所有交付準備,並將在8月15日正式服役。“屆時印度將成爲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之後,第六個有能力自行建造航母的國家”。

說起來“維克蘭特”號也挺委屈的。它的相關研製計劃始於1999年,當時全球僅有美國、英國和俄羅斯有能力自行研製現代航母。如果“維克蘭特”號當真能如印度海軍最早規劃的那樣在2010年下水、2011年服役,那就當真能夠“趕在法國和中國之前擁有自己的國產航母”。

結果呢,由於規劃一再變動、技術儲備不足和關鍵造艦原料供應問題,“維克蘭特”號的建造進度屢次拖延。從2009年鋪設龍骨開始,它光是下水儀式就搞了三次。等到“維克蘭特”號在2020年開始港口測試時,原先準備與它搭檔的“維拉特”號航母已經退役,印度期待已久的三航母編隊始終沒有成形。

但不管怎麼樣,“維克蘭特”號如今總歸是要服役了。套用中國軍迷最近非常熟悉的那句話,它算得上是印度航母的“第四胎”——印度海軍的第一艘航母是同樣被命名爲“維克蘭特”號的英國二手航母,它從1961年加入印度海軍,曾參加過印巴戰爭,於1997年退役;第二艘“維拉特”號航母也來自英國,於2016年退役;如今印度海軍僅有2013年從俄羅斯引進的“超日王”號航母在役。

根據印度海軍發佈的照片,“維克蘭特”號在第四次海試中進行相對複雜的測試,包括搭載印度國產先進輕型直升機(ALH)的起降測試、攜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用於機庫和甲板適應性測試以及AK630M速射炮的實彈射擊等。

至於說“維克蘭特”號的作戰能力如何,老司機首先想強調的是,就別和中國航母“第三胎”的福建艦比了——好歹我們是奔着“世界最強”方向追趕的。但平心而論,“維克蘭特”號的紙面數據也的確不錯:滿載排水量約4萬噸,全長262米,寬60米,最大航速28節,能以18節的速度連續航行7500海里。它擁有14層甲板, 內設2300個隔間,可容納1700名船員,包括專門爲女軍官准備的艙室。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維克蘭特”號約76%的部件爲印度自行生產,包括艦體主要建造材料、導航通信系統和關鍵武器。在作戰能力方面,“維克蘭特”號採用典型俄式航母的“滑躍起飛/攔阻降落”模式,可以攜帶40架各式戰機,包括俄製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卡-31預警直升機、美製MH-60R多用途直升機和國產ALH直升機。

真要比起來,“維克蘭特”號還真能代表印度,跟日本剛改造完的“出雲”級輕型航母爭奪“亞洲第二”的位置。雖然“出雲”號能夠搭載美製F-35B隱形戰鬥機,但這也就是它相比印度航母的最大優勢所在了。事實上,由於“出雲”號採用的是“滑躍起飛/垂直降落”模式, F-35B降落重量受到極大限制,尤其是在日常訓練時的載彈量和續航能力都很受影響。此外,滿載排水量僅兩萬噸的“出雲”號飛行甲板空間有限,調度難度非常大。

而“維克蘭特”號好歹也是採用了斜角甲板的中型航母,在戰機起飛和回收方面更爲從容。此外,它在艦載機搭載數量和種類上也有明顯優勢,尤其是能搭載卡-31預警直升機,獲得了基本的航母空中態勢感知能力。相比之下,沒有預警機的日本“出雲”號僅能在日本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作戰或作爲美國航母的補充,缺乏印度航母的獨立遠洋作戰能力。

至於說印度航母艦載機偏弱的問題,如今印度海軍有意採購新型艦載機替換現役的米格-29K。目前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M”和美國波音公司的F/A-18E/F“超級大黃蜂”都列入候選名單。今年以來,這兩種戰鬥機均在果阿的印度海軍基地進行了作戰能力測試,印度海軍即將發佈一份關於它們性能的詳細報告,以決定最終採購對象。

此外,還有猜測稱,隨着美印關係的持續走近,未來不排除美國向印度提供F-35B隱形戰鬥機的可能,從而進一步提升印度航母的作戰能力,使其在艦載機性能方面也與日本“出雲”號看齊——別忘了,日本至今也沒有拿到海上自衛隊訂購的F-35B,裸奔的“出雲”號還不如印度航母呢……

印度海軍宣稱,隨着“維克蘭特”號的服役,印度將暫時在現役航母數量上追平中國。顯然,印度海軍仍將主要假想敵對準了中國。不管我們如何嘲笑印度國產航母在建造過程中的各種折騰,但本着“料敵從寬”的原則,它在印度洋憑藉靠近本土的優勢,未來仍是一個不容小視的對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