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已通知總理維克勒馬辛哈,正式宣佈辭職。兩天前的7月9日,數千名抗議者突破安全路障,衝擊了總統府;同日深夜,大批抗議者縱火焚燒了總理府邸。維克拉馬辛哈也已表示願意辭職,以利於組建各黨派參與的新政府。

據路透社10日報道,儘管斯里蘭卡局勢在9日總統府邸、總理府邸接連遭衝擊後暫時恢復了平靜,但抗議者仍強調,在現任總統、總理正式辭職前,他們將繼續維持對總統府和總理府的佔領,拒絕讓步。

最終,拉賈帕克薩未能堅持原定13日辭職的計劃,提前爲自己2019年11月開啓的總統任期畫上句號。據路透社11日報道,斯里蘭卡將在7月15日重新召開議會,新任總統將於7月20日被正式選出。

儘管如此,斯里蘭卡的政治局面仍難言穩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1日報道指出,根據斯里蘭卡憲法,總統拉賈帕克薩的辭職決定只有在他正式遞交辭職信給議會議長時纔會生效,然而這還未發生。另外,答應辭任總理一職的維克勒馬辛哈也未正式離開總理崗位。誰可以在這一關鍵時刻取代他們,更是擺在斯里蘭卡人民面前迫在眉睫的難題。

疊加而成的抗議“風暴”

斯里蘭卡羣衆的日常生活和生計深受持續數月乃至數年的經濟危機打擊。數月來,斯里蘭卡抗議者一直呼籲一度分別出任總統、總理的兄弟二人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與馬欣達·拉賈帕克薩辭去職務。今年5月,馬欣達在和平抗議者施壓下已宣佈辭去總理職位;兩個月後,馬欣達弟弟戈塔巴雅也宣佈辭去總統職位。

BBC刊文指出,在批評者看來,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以及佔據着政府多個重要職位的拉賈帕克薩家族成員需要爲斯里蘭卡“國家經濟管理不善”負責,是戈塔巴雅乃至拉賈帕克薩家族導致“數月來食品、燃料和藥品的短缺”。

經濟危機已沉重打擊了斯里蘭卡,導致大批抗議者走上街頭,高峯時刻抗議參與者達數十萬人。據彭博社7月7日報道,斯里蘭卡央行行長南達拉爾·維拉辛格(Nandalal Weerasinghe)警告稱,已“破產”的斯里蘭卡的通貨膨脹率可能飆升至70%。7日,斯里蘭卡中央銀行將其基準常備借貸利率提高了100個基點,至15.5%,使今年的總加息幅度達到950個基點。

報道指出,斯里蘭卡央行的上述決定的背景包括:貨幣低迷,外匯儲備下降,以及消費價格指數在6月份上升到創紀錄的54.6%等。

隨着通貨膨脹狂飆,斯里蘭卡陷入食品、藥物、燃料供應短缺,電力供應不得不進入“滾動式停供”模式。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6日報道,維克勒馬辛哈說,斯里蘭卡已經破產,這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底。

這場經濟危機讓斯里蘭卡政壇急劇洗牌,其背後是一場疊加着恐怖襲擊、新冠疫情、旅遊業蕭條、農業轉型失敗、俄烏衝突等多場危機的“風暴”。

據BBC報道,斯里蘭卡政府強調,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因爲疫情基本扼殺了該國經濟支柱、佔最大外匯收入來源的旅遊業。此外,2019年造成斯里蘭卡數百人傷亡的連環恐怖襲擊事件也讓旅客對斯里蘭卡望而生畏。

另據《紐約時報》報道,俄烏衝突對全球供應鏈造成衝擊,加速了斯里蘭卡經濟下滑的趨勢。

今年初,斯里蘭卡就因外債過高陷入外匯儲備不足的困境——這意味着該國難以進口煤炭、石油等生產生活的必需品。今年4月,斯里蘭卡的78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2億元)外債到期。5月18日,斯里蘭卡央行行長維拉辛格承認,該國已發生主權債務違約。積累下來,斯里蘭卡共欠有約510億美元外債。

儘管斯里蘭卡政府試圖將經濟危機的起因歸咎於“天災”,但分析指出,斯里蘭卡本就面臨複雜而深刻的外債難題,而政府政策失當和經濟管理不善更是導致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

危機已潛伏數年

斯里蘭卡眼下的經濟危機有着更久遠的背景。據BBC報道,2009年,斯里蘭卡結束了長達24年的族羣內戰。此後,斯里蘭卡轉向更多地關注國內商品市場,而不是向國外出口商品。因此,斯里蘭卡的進口費用不斷增長,但出口收入偏低。近年來,斯里蘭卡每年進口額超過其出口額約30億美元,這讓該國外匯消耗得很快。

BBC等西方媒體還將斯里蘭卡的外債問題和來自中國的投資捆綁在一起,甚至批評涉華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沒有用處”。但瑞典“一帶一路”執行小組(BRIX)聯合創始人侯賽因·阿斯卡里在《環球時報》上刊文指出,2009年內戰結束後,斯里蘭卡爲重建進程而從國際債券市場獲取高昂的借款,這些主權貸款恰恰大多來自西方的金融投資者。

斯里蘭卡對外資源部數據也顯示,2021年4月該國外債中,國際資本市場借款佔47%,亞洲開發銀行13%,中國10%,日本10%,世界銀行9%, 印度2%,其他9%。中國絕非斯里蘭卡的最大“債主”。

在經濟上面對複雜的外部壓力,斯里蘭卡政府卻未能採取合適的應對方案。戈塔巴雅2019年推出大幅減稅政策,還廢除了《2019年中央銀行法案》,從而使政府可以不受阻礙地影響斯央行政策,包括印鈔等貨幣政策。這本是爲了兌現其競選承諾,但卻削弱了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事後,各方對這一政策提出批評,財政部長薩布里還坦言,減稅後每年損失的政府收入超過14億美元。

外匯短缺在2021年初就已經是斯里蘭卡迫在眉睫的難題,政府試圖通過禁止進口化肥來限制外匯使用。當時,斯里蘭卡還爲這一農業政策賦予了“綠色轉型”的美名,戈塔巴雅甚至於2021年5月任命了“打造綠色斯里蘭卡,爲氣候變化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總統工作組”。

然而,斯里蘭卡農民卻發現,他們並沒有辦法有效率地使用政府建議購買的高價有機肥料,一些農民更放棄種地。斯里蘭卡陷入廣泛的作物歉收新困境,平民的日常生活進一步受到影響。斯里蘭卡政府因此不得不從國外進口補充糧食儲備,這進一步加劇了該國的外匯短缺。2021年11月,化肥禁令終於宣告取消,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2年3月一份報告稱,該禁令還損害了斯里蘭卡重要經濟產品茶葉和橡膠出口,這是潛在的巨大損失。

諷刺的是,戈塔巴雅2019年11月上臺時,以“斯里蘭卡內戰終結者”的形象標榜自己,向選民宣稱自己是解決問題的答案。但在任上,他提供的似乎不是答案,而是更多的問題。 當地時間2022年6月29日,斯里蘭卡科倫坡,一名男子在搬運木料。

救命錢從哪裏來?

毋庸置疑,斯里蘭卡急需大量資金渡過難關,但這些錢從何而來是一大問題。

據《紐約時報》等媒體報道,目前,印度已向斯里蘭卡提供了40億美元的貸款,展現出“最堅定的贊助者”的形象。不過,這些援助貸款已於最近數月被斯里蘭卡消耗殆盡。儘管印度官員強調他們會繼續支持斯里蘭卡,但尚不清楚印度還可以提供多少援助。

斯里蘭卡也積極尋求世界各國的幫助。政府向世界各國派出代表團,尋求任何可能提供幫助的機構的幫助,這其中甚至包括卡塔爾的慈善機構。

斯里蘭卡還接洽了俄羅斯總統普京方面,希望可以以信貸額度的方式購進燃料;5月,斯里蘭卡通過總部位於迪拜的中介公司向俄羅斯購入了9萬噸西伯利亞原油。目前,斯里蘭卡的燃料短缺問題已陷入惡性循環:斯里蘭卡欠下了高額燃料賬單,遲遲不能還款又導致傳統燃料供應商拒絕繼續向該國出售燃料。

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密切關注斯里蘭卡局勢。七國集團(G7)成員國已表示將幫助斯里蘭卡獲得債務減免;美日印澳“四國機制”也稱將向斯里蘭卡提供援助。

據美媒《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日向媒體表示,美國正在密切跟蹤斯里蘭卡的事態發展,敦促該國的政治領導人迅速“確定並實施解決方案”,以實現長期的經濟穩定,並回應人民的不滿。

美方表示,將向斯里蘭卡提供數百萬美元計的援助。美國還宣佈向斯里蘭卡中小型企業提供1.2億美元的資助,特別是爲遭受經濟危機打擊最沉重的人提供575萬美元的人道救助等。美國也派出財政部和國務院高級官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斯里蘭卡,以“廣泛接觸當地政界、經濟界人士”,探討“解決目前經濟危機和籌劃未來的可能性”。

布林肯強調,俄烏衝突影響了全球,可能“促成了斯里蘭卡的危機”。然而,美國的經濟政策實際上也是推動斯里蘭卡危機爆發的環節之一。美聯社5月報道曾指出,美聯儲加息對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影響遍及“斯里蘭卡的店主”以及其他較貧窮國家的家庭。

《外交官》今年6月一篇文章也指出,美聯儲加息後,投資者往往會從被認爲風險較大的資產中轉移出來,將投資資金重新分配到“收益率更高”和“更安全”的美國市場中,這便會造成新興市場的拋售現象。

6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提問說,6月28日,中國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斯里蘭卡的首批糧食,即1000噸大米抵達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今年4至5月間,中國政府宣佈向斯提供共計5億元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中國地方政府、企業、紅十字會等紛紛施以援手,向斯人民提供多批次、多元化、惠民生的救助;中方承諾將向斯里蘭卡提供糧食援助共1萬噸大米,這能爲斯全國9個省份、7900所學校、110萬學生提供長達半年的學生餐支持。

面向未來,斯里蘭卡顯得前路茫茫。據《紐約時報》7月11日報道,雖然抗議活動的焦點是長期佔據統治地位的拉賈帕克薩家族的濫權行爲,但示威者對更廣泛的政治階層的內鬥同樣感到失望。組織者希望行政部門的權力得到約束,希望政府有更多的問責和制衡機制。

科倫坡大學政治學教授賈亞德瓦·烏揚戈達對《紐約時報》說,由於嚴峻的經濟危機,新領導人將很難兌現任何承諾。“整個政治階層也失去了公衆的信任,政治階層和政治覺醒的公民之間存在着矛盾。除非這一矛盾得到建設性的解決,否則我們將繼續面臨動盪。”烏揚戈達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