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卡智庫

我國基礎設施存量資產規模已超過100萬億元,這是一筆沉澱的、隱藏的資源財富。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圈定三大重點領域,即重點盤活存量規模較大、當前收益較好或增長潛力較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統籌盤活存量和改擴建有機結合的項目資產,有序盤活長期閒置但具有較大開發利用價值的項目資產。

與上一輪“從管企業到管資本,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的改革相比,本輪改革進一步觸及深層次的問題:

一是債務和財政收支問題,希望藉此緩解國企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

二是發展問題,希望藉此可以吸引民營企業的參與,以推動重點區域的發展問題。

我國基礎設施存量資產規模已超過100萬億元,這是一筆沉澱的、隱藏的資源財富。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有利於拓寬社會投資渠道,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盤活存量國有資產的五種方式

對於盤活存量國有資產的方式,不同屬性的資產需採取不同的盤活方式。

第一,處置“殭屍特困”國有企業,可以藉助兼併重組,根治出血源。

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通過資本注入、股權置換、兼併重組、股權劃轉等方式重整這些資產,藉助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方和專業運營管理機構等,提升存量資產項目的運營管理能力。

第二,處置重資產的央國企,可以啓用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方式,重在自我造血。

通過基礎設施公募REITs等金融工具,盤活存量項目,並將回收資金用於新的項目建設,促進形成投融資良性循環的商業閉環模式。

第三,處置低效利用的資產,可以通過多樣化市場交易手段,快速盤活資產。

具體市場化交易手段有承包、租賃、拍賣等,從而挖掘低效資產的價值。

第四,處置能夠進行功能再開發的閒置資產,可以通過資產改造,使老舊資產煥發“第二春”。

有些閒置資產通過重整修繕後,把原來的老舊廠房改造爲康樂園、人才公寓等,物業品質大幅提升,資產較快升值。比如,北京龍湖冠寓亞運村關莊項目。

第五,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盤活模式。

大力促進先導性產業發展和企業科技創新,充當融資平臺、股權管理平臺、產業整合平臺和創業投資平臺。

盤活存量國有資產的三條路徑

盤活存量國有資產三條路徑:

政府回購+土地補償。閒置的土地、房屋構成一種浪費,政府回購園區、土地、廠房,用來發展公共服務類和功能類項目,能夠重新釋放土地等資產價值。前者如養老、保健、醫療、教育、交通樞紐等項目;後者如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項目。

市場化配置資源。通過股權轉讓+民企接手、土地作價入股+合作開發、協議置換+開發利用等途徑,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資源集約型產業,以經濟效益爲導向,在市場競爭中實現自身效益最大化。

政府出租+獨立運營。對短期內不能出售變現、股權轉讓的經營性資產,可探索委託管理、統一公開招租等經營方式,形成資產可持續收益。政府由“管控”走向“賦能”,提供商業配套設施,推動商業配套設施的共享共用,承租方則獨立運營,自主進行產業升級、商業模式創新、戰略轉型。

盤活存量國有資產,採取何種方式和路徑,需要根據資產性質、國有企業自身開發能力和資質情況以及發展規劃、周邊產業佈局等情況而定。

但無論如何,盤活存量國有資產絕不僅是解決爛賬壞賬的過程,而是重新整合要素資源、促使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過程,這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機緣,是“大政府+大市場”複式模式的再探索、再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