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公佈了2022年新當選院士的名單,這份名單中包括120名新當選院士,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地的30名國際院士。

值得欣喜的是,5名華裔教授成功入選!

1863年,時值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總統林肯提議成立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它是美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非營利性科學組織,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水平最高的四大學術機構(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之一。

此次入選的5名華裔教授,均在美國知名大學擔任教授,並在國際科學界獲得數個學術榮譽。

· 金亦石

金亦石是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生物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84年,她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學專業,現在是著名的神經生物學教授,生物學界的著名華人女科學家。

金亦石研究的方向是利用線蟲研究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的分子遺傳機制,通過多層分子和細胞操作相結合的正向遺傳篩選,尋找在突觸形成、維持和功能以及成人軸突再生中發揮保守作用的關鍵分子。

她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將基本機制和對人類神經系統疾病和神經元修復的理解聯繫起來。

· 馬中珮

馬中珮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系的物理學教授,1987年,她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並獲得了物理學士學位。她是著名的宇宙論與粒子天文物理學家,由於年少對宇宙起源和未來人類命運的濃厚興趣,她在天文物理學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

馬中珮最爲人所知的研究成果是發現了2個質量相當於太陽100億倍的超級大黑洞。這些黑洞在距離地球3億光年之外,黑洞和銀河系關係緊密,對黑洞的研究有助於人類瞭解銀河系的誕生。

· 丁邦容

丁邦容是教堂山北卡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遺傳學教授。1975年,丁邦容本科畢業於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醫療技術專業,2019年她擔任美國免疫學家協會副主席,次年擔任主席,是第一位擔任該組織主席的有色人種女性。

丁邦容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天免疫、樹突狀細胞功能、細胞死亡、自噬、信號傳導等領域,臨牀方向則是多發性硬化症、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生物療法、感染和炎症等。

· 張啓敬

張啓敬是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獸醫學院傑出教授,並擔任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微生物與預防獸醫系主任。1983年,張啓敬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獸醫專業,2015年當選爲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張啓敬長期從事病原微生物耐藥性和致病性機制研究,立足於抗生物耐藥菌傳播及適應性相關機制研究的前沿。

他首次闡明瞭細菌抗生素耐藥性對適應性影響的機制,並揭示了自然條件下外排泵對細菌定植及感染的影響。通過開展對該人畜共患菌株的生態及基因組學研究,爲疫苗的研製鋪平了道路。

· 崔屹

崔屹教授是斯坦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能源和納米材料領域的領軍科學家。1998年,崔屹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獲得理學學士學位。2004年入選世界頂尖100名青年發明家行列,2017年獲得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學大獎之物質科學與工程技術獎。

崔屹教授的主要研究內容爲納米材料在能量存儲、光伏器件、拓撲絕緣體、生物及環境等方向的應用,特別是電池科學上做出了革命性的創新成果。

他通過利用精確的納米材料設計實現高效能源儲存和轉換以及環境應用,研究成果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