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2日报道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7月10日发表题为《欧亚一体化向前推进》的文章,作者是哈维尔·彼德拉。文章称,亚洲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越来越抵制,但这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减缓欧亚一体化的步伐,因为替代西方资本和技术的可行方案是存在的。全文摘编如下:

尽管受到乌克兰战争、全球经济危机恶化以及外部地缘政治干预等因素的干扰,亚洲国家政府为整个欧亚大陆及其他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融资和建设的工作仍在继续。

“重建更好世界”是前车之鉴

文化壁垒、险恶地形、资金匮乏、法律制度的薄弱,这些一直是交通走廊发展面临的挑战。然而,所有这些因素——无论是单个来说还是综合起来——都无法阻止正在进行的欧亚一体化进程。亚洲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越来越抵制,但这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减缓欧亚一体化的步伐,因为替代西方资本和技术的可行方案是存在的。

新自由主义关于“市场力量”最终将“传播财富,做大蛋糕”的说法正岌岌可危。一些亚洲国家不仅欢迎而且主动寻求非西方资本来源以满足其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交通连通等领域——并不是说它们不愿利用多边援助和西方国家仍在提供的七国集团资金。

首条中欧班列线路第10000列重箱折列抵达德国。这是7月11日在德国杜伊斯堡市拍摄的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重箱折列接车仪式现场。

正如2021年6月美国主导的“重建更好世界”基础设施到头来失败一样,最近欧盟、英国、美国联合宣布的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的计划——“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十有八九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美国“重建更好世界”计划国内版的失败在亚洲是众所周知的。

《南华早报》上月刊登的一篇题为《七国集团“重建更好世界2.0”计划不会比失败的旧版更加成功》,反映出亚洲国家对西方基础设施计划越来越持怀疑态度。如果美国不能在国内兑现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谁又会认为美国能在亚洲兑现这些计划?

大多数亚洲国家感觉到,七国集团的“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是一个行将发生的灾难。华盛顿(还有伦敦和布鲁塞尔)的官方声明的大致意思是“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将带来一些改变游戏规则的项目,以缩小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差距,加强全球经济和供应链,增强美国的国家安全”,但亚洲国家普遍认为这是夸大其词。

欧洲理事会主席6月份就“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发表的官方声明冠冕堂皇地谈到要提供“多达3000亿欧元”用于发展,而美国宣称将“与七国集团伙伴一道,目标是到2027年调动6000亿美元用于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还有更多夸海口的话。

西方经济面临整体性危机

与此同时,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最近宣布达成协议,将建设一条长523公里的铁路,从中国喀什通往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并与现有的南北线和东西线网络连接起来。

在经过多年的过度扩张和草率承诺之后,新自由主义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外包资本和人才的机制,而不是为了建设长期的经济实力和改善接受国的增长前景。

国家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新自由主义所致)令许多亚洲国家的政府对西方专家的夸夸其谈感到警惕。这些专家许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结果却带着大部分战利品逃之夭夭,使穷人和中产阶级陷入困境。这是不可接受的。

亚洲领导人基本上都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削弱了民族国家尊重国家团结的传统。新自由主义不仅淡化了国家身份认同,而且到头来禁止大多数普通民众创造性地参与经济,家庭和社区即便没有被边缘化也被放在了次要地位,而增长速度和虚假繁荣等冷冰冰的指标则被放在重要地位。这也是不可接受的。

欧亚大陆各国领导人都认识到,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似乎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他们认为,经济体系天生就不稳定,充满了矛盾。因此,民族国家越来越多地推行服务于“共同利益”的政策,而这个概念是新自由主义几乎不知道的。

前印度外交官M·K·巴德拉库马尔总结了西方经济体系的危机:“从根本上说,西方经济体正面临整体性危机。他们沾沾自喜地认为,以储备货币为基础的美国经济不会受到不断膨胀的债务的影响,石油美元体系将迫使全世界购买美元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便宜的中国消费品和来自俄罗斯和海湾国家的便宜能源的大量涌入将遏制通货膨胀,加息将解决结构性通胀,对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动用贸易战重锤的后果是可以控制的——这些观念都已经过时了。”

尽管面临诸多外部和内部挑战,但欧亚一体化进程没有放缓的迹象。亚洲各国政府为了跨欧亚大陆的运输线路而融资和建设的工作将继续下去,即使这些政策和关系得不到西方资本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