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繼美國空軍官員上個月炒作“中國軍力威脅”,鼓吹美國擴大軍事開支之後,美國空軍最高級別官員近期也開始渲染中國“在印太地區的長期挑戰”,試圖爲美國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尋找藉口。

當地時間7月11日,美國空軍參謀長小查爾斯·布朗(Charles Q. Brown Jr.)接受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採訪。他聲稱,美國可能會在與中國的競爭中面臨失敗,因此美國必須儘快“調整重心”以應對中國的長期挑戰,維護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視頻顯示,CNN主持人克里斯汀·阿曼普(Christiane Amanpour)提到,6月底結束的北約峯會首次提及中國的話題,北約已經將中國視作“戰略挑戰”,美國政府也尋求“對抗中國”。她詢問布朗將以何種方式推動美國空軍“應對挑戰”。

布朗回應稱,他已經開始關注“印太地區”的局勢,並確立了“加速改變或失敗”的方針,“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做出一些改變。同時,我的行動指令之一也是關於競爭的,關注我們如何更好地加深對印太地區地緣戰略環境的理解,關注中國這一關鍵的挑戰。”

布朗試圖渲染中國在“印太地區”構成挑戰,稱美國需要理解這些“衝擊和威脅”,它們不只影響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活動和安全,還將關乎美國與盟友及夥伴的合作。

在被問及如何推行“加速改變或失敗”的戰略方針時,布朗宣稱,美國過去三十多年裏一直將重心聚焦在中東,而現在美國需要將注意力轉向中國這樣的長期挑戰,否則就有可能在競爭中失敗。

“如果我們不注意或坐視事態發展,那麼我擔心,或許某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美國已經喪失了當前的地位,我們可能會遭遇失敗。”布朗說,他將確保美軍與盟友及合作伙伴專注於應對“威脅”,以維護所謂的“二戰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就在上個月,美國空軍負責武器裝備採購的副助理部長卡梅隆·霍爾特(Cameron Holt)剛剛炒作了一番“中國軍力威脅”,試圖爲美國提升軍費尋找藉口。

據美國軍事雜誌“戰區”6日披露,6月14日至16日在美國聖迭戈舉行的一次行業會議上,霍爾特宣稱,中國正以比美國更低的成本、快五至六倍的速度打造“新武器庫”,從而獲得了讓美方“不能再放任不管的戰略優勢”。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他們花費1美元就能獲得我們花費20美元才能獲得的同等能力。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國防供應鏈速度,我們就會輸。”霍爾特說。

他指責美國“遲鈍的”撥款體系正讓美國處於不利地位,並聲稱美國人需要對“大國競爭”抱有緊迫感,因爲中國“正在同二戰後建立的國際體系爲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5日曾表示,美方高官言必稱中國構成步步緊逼的挑戰,動輒指責中國企圖改變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他們擔心的其實是美式霸權秩序受到影響,擔心美國自己設定被包裝成國際規則、用來遏制打壓別國的“家法幫規”受到挑戰和反對。

趙立堅強調,中國始終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中國發展軍力是爲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不針對任何國家。中國軍事力量的增長,完全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美方應該摒棄冷戰思維和霸權執念,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國防力量發展,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爲自身提升軍費、擴張軍力尋找藉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