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7月12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在銀保監會召開的“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的首場發佈會上,深圳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利星詳解了深圳金融開放的舉措和成果。

張利星表示,近十年來,已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34家銀行在深設立了38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深圳成爲外資銀行在境內戰略佈局的重要支點,內地企業尤其是大灣區企業已經成爲在深港資銀行的第一大客羣。

張利星指出,“跨境理財通”深圳試點有三個特點,業務以深港爲主,北向通投資者青睞理財,南向通投資者青睞存款,試點銀行類型豐富。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轄區共有24家銀行獲得試點資格,共開立“跨境理財通”相關賬戶12560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合計4.04億元,雙向投資產品交易額2.37億元,約佔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一。

深圳成外資行境內戰略佈局重要支點

今年6月,經銀保監會批准,香港大新銀行在已有內地法人子行的基礎上,在深圳新設直屬分行,標誌着全國首家“雙牌照”銀行正式落地深圳。這是外資銀行10年來在深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十年來,已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34家銀行在深設立了38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其中包括16家港資法人銀行及分行。

張利星表示,深圳已成爲港資銀行聚焦程度最高的城市。外資銀行在深設立了區域管理中心、後臺服務中心、產品研發中心和數據中心等功能實體,初步形成了優勢互補、功能完備的金融業態體系。

深圳外資銀行服務能級持續提升。受益於系列對外開放措施,外資銀行業務範圍持續擴大,吸收人民幣存款門檻大幅降低,開辦人民幣業務無需審批。深圳外資銀行繼續秉承深圳改革開放的基因,開展了第一單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參與了第一批QDII試點、完成了第一單區塊鏈跨境人民幣信用證交易。

張利星表示,深圳成爲外資銀行在境內戰略佈局的重要支點,內地企業尤其是大灣區企業已經成爲在深港資銀行的第一大客羣。

“外資銀行紐帶作用日益凸顯”,張利星表示,通過“灣區賬戶通”,爲內地居民在港澳開戶、企業在大灣區三地開戶提供見證服務。通過“灣區付款通”,累計爲2萬多筆跨境業務提供快速支付和減免手續費服務。通過“灣區貸款通”,實現三地授信額度共享和快速調撥等服務,累計爲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超100億元。同時,多家銀行參與“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試點,推動政策紅利惠及灣區居民。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一國兩制三法域”的制度特點和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是金融業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

開通跨境理財通賬戶1.3萬個 試點呈現三個特點

張利星表示, “跨境理財通”是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落實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轄區共有24家銀行獲得試點資格,共開立“跨境理財通”相關賬戶12560個,辦理資金跨境匯劃合計4.04億元,雙向投資產品交易額2.37億元,約佔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總量的三分之一。

張利星指出,“跨境理財通”從深圳試點情況看,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業務區域以深港爲主;二是南北向投資者對投資產品偏好略有不同,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存款,北向通投資者較青睞理財產品;三是試點銀行類型豐富,涵蓋國有、股份、城商、外資等,今年5月,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成爲首家參與試點的農商銀行。

張利星還表示,爲確保“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開好頭、起好步,深圳銀保監局會同大灣區內金融管理部門密切協作,聯合發佈了業務試點的實施細則,引導試點機構和大灣區消費者用好政策紅利,穩步開展試點。同時,指導轄內的試點銀行與港澳試點銀行既在賬戶開立、業務系統、網點佈局等硬件上實現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又在營銷服務、業務規則、投訴處理等軟件上實現制度規則的“軟聯通”。

深圳銀保監局還指導試點銀行合理選擇適當風險等級的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的公募理財產品,充實北向通的貨架,轄內試點銀行積極瞭解和對接港澳投資者的金融需求,從產品期限、產品投向、業績比較等多維度廣泛佈局理財產品,提供多元化的產品供給。指導試點銀行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投資者權益保護和投訴糾紛解決機制。

“總的來看,“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落地至今,反響良好,拓寬了大灣區資金跨境流通渠道,滿足了粵港澳居民靈活配置金融資產的需求,有效促進了大灣區的深度融合發展”,張利星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