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官网近日披露,广东银保监局同意中邮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不超过18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并按照有关规定计入该公司二级资本。这是中邮消金首次发行此品种的债券,也是今年首家获批发行该品种的消费金融公司。

2021年,中邮消费金融和招联消费金融都尝试发行二级资本债。2021年9月,深圳银保监局批准招联消费金融发行不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这是消费金融行业首次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只是11个月过去了,招联消费金融的二级资本债尚未走到下一个环节。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为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消费金融公司有必要优先尝试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进行资本补充。”

与股东增资和留存收益相比,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在改善消费金融公司现金流、提升资本充足水平的同时,既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保持相对合理的财务杠杆,又有利于降低整体资本成本,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招联、中邮消费金融获批

公告显示,中邮消费金融发行和管理二级资本债券,应严格遵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

中邮消费金融应在募集说明书等文件中载明该期二级资本债券的减记条款,且不包含赎回激励条款;该期二级资本债券在存续期间应遵循监管部门相关监管政策调整的各项要求。同时,要求该公司在二级债券发行完毕后一个月内就有关发行情况和资本充足率变化情况向广东银保监局提交正式书面报告。

此外,监管要求,中邮消费金融应制定并不断完善与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的中长期资本补充规划,加强资本管理,强化资本约束,确保资本的节约与有效使用。

二级资本债是指金融机构发行,清偿顺序列于其他负债之后、先于股权资本,用于补充二级资本的债券。由于其发行相对便利,被各商业银行广泛使用,其中城商行、农商行等占据较大比例。

消费金融机构发行二级资本债可以追溯到2020年,当年12月29日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增加资本补充方式,支持符合许可条件的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本报此前曾报道过,2021年8月,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率先“试水”二级资本债,并对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采购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业内曾一度猜测该公司有望成为首家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消费金融公司。不过,据了解,该项目目前尚无下一步进展。

2021年9月,深圳银保监局同意招联消费金融发行不超过22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券。这也是消费金融行业首次获批发行二级资本债。只是,11个月过去了,招联消费金融的二级资本债尚未走到下一个环节。

记者了解到,二级资本债需要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双重审批。在银保监系统申报环节,应向属地银保监局逐级提交申请,由省级银保监局审查并决定。在人民银行申报环节,向人民银行总行提交申请。

此外,必须符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中国银监会令2012年第1号)对二级资本工具认定的11条合格标准。另据《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金融机构需满足“最近三年连续盈利”“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等一系列条件,才可发行二级资本债券。上述几家机构均在不同环节出现了“延迟”,根据流程,还需银保监会或人民银行的审批,才可发行二级资本债。

“为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消费金融公司有必要优先尝试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进行资本补充。”董希淼表示,与股东增资和留存收益相比,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在改善消费金融公司现金流、提升资本充足水平的同时,既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保持相对合理的财务杠杆,又有利于降低整体资本成本,提升股东回报水平。”

此外,有专家表示,二级资本债在一定程度上会更受股东欢迎,因为能够保证股东权益的最大化,不会对股东结构产生影响。

行业融资趋势向银团贷款倾斜

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的融资渠道有股东资金、同业拆借、ABS、金融债和银团贷款等,其中,ABS和金融债是重要的融资渠道。

和往年相比,今年消费金融的融资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ABS和金融债的发行相对平静,银团贷款开始走俏。今年以来,共有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团贷款募集资金,累计规模达34.75亿元。从银团贷款募集速度上看,小米消费金融等机构更是先后刷新了持牌消费金融银团贷款的记录。

在ABS发行方面,今年以来,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分别发行了ABS。在金融债发行方面,今年中原消费金融获批发行20亿金融债。

关于银团贷款走热的原因,专家表示,ABS和金融债的流程相对更复杂,有限的股东资金也不能成为主流融资渠道,同业拆借也有较高准入门槛。而银团贷款沟通更便捷,且资金较为稳定,是当下的合适之选。

“审批趋严,可能和监管防止消费金融行业‘高杠杆’和过度融资有关。”某金融业分析人士表示。

在未来,董希淼认为,应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工具和手段,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多渠道资本补充,如适当降低优先股发行门槛,允许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扩大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主体范围,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永续债等。

(来源:华夏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