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江蘇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王常松近日在《羣衆》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勇於自我革命,建設廉潔江蘇》一文,再度指出了融資平臺領域的腐敗問題。

文章稱,要抓住典型案件“解剖麻雀”,摸清腐敗路徑,找準發案誘因,總結共性規律。其中平臺公司領域的違紀違法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類:少數黨員幹部收受中介賄賂高成本融資、利用“影子公司”充當融資中介、收購民企不良資產、違規出借資金和對外擔保。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7個月內王常松第三次發文劍指城投腐敗問題。此前,他於2021年1月在《中國紀檢監察雜誌》發表的《深入整治羣衆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今年3月在《中國紀檢監察雜誌》發表的《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精神,釋放“三不”一體推進疊加效應》也談及城投腐敗問題。江蘇城投也在近期迎來強監管。

六大問題

Wind數據顯示,當前江蘇城投平臺1000多家,城投債券餘額約3萬億,居各省份首位,超過排名第二的浙江省1.1萬億。如果再加上貸款、非標等融資,江蘇城投債務規模將更高。

在去年12月發表的文章中,王常松表示,前些年,江蘇一些地方政府過度舉債搞建設,通過政府平臺公司高成本融資,造成債務大幅增長,政府債務風險比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穩妥化解,容易演變爲系統性風險。

他還介紹,江蘇省紀委監委通過對部分債務問題嚴重地區開展重點監督檢查,以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摸清了地方政府債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債務總量大、增長快,有的地方債務規模和增長速度超出還款能力。

二是債務結構不合理,銀行債務比例低,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務佔比高。

三是短期借款用於長期投資,形成債務惡性循環。

四是融資成本高,實際利率遠高於名義利率。

五是違規決策或盲目投資,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浪費。

六是有的黨員幹部以“顧問費”“手續費”“諮詢費”“服務費”等中介費名義謀取非法利益,或者以違規融資、賺取“利息”的方式收受賄賂。

在今年3月發表的文章中,他表示,通過查處政府平臺公司腐敗案件,摸清政府隱性債務“出血點”:主要有違規支付中介服務費、以補充協議提高承銷費率等常見問題,特別是有的領導幹部利用職權或者影響力,通過“影子公司”參與地方平臺融資業務,以“顧問費”“手續費”“諮詢費”“服務費”等中介費名義謀取非法利益,推高了政府隱性債務規模和成本。

查處一批案例

在對融資平臺等領域的違紀違法問題進行分析後,王常松指出,腐敗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資本氾濫和權力貪婪深度結合,要聚焦國資產權交易、開發區招商引資、地方平臺公司融資、企業上市發行等領域腐敗案件,深入剖析資本和權力勾連的內在機理,爲查辦案件提供實踐指引,爲源頭預防、綜合治理夯實基礎。

王常松介紹,聚焦平臺公司“錢袋子”,重點查處了省發改委原副主任祁彪、南通市原副市長陳曉東、南京市浦口區委原書記祁豫瑋、南京市溧水區委原書記薛鳳冠、靖江市委原書記趙葉、泰州市高港區委原書記顧萍等典型案件。

其中,祁彪先後擔任大豐市副市長、鹽城市建設局局長、阜寧縣委書記、東臺市委書記、連雲港市常務副市長、江蘇經信委副主任、江蘇發改委副主任等職,2020年11月被調查。其餘5人被調查的時間分別爲2021年6月、2021年7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2021年12月。

2021年6月,祁彪被“雙開”。據江蘇省紀委監委當時披露,祁彪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充當地方政府平臺公司融資中介,通過虛增中介環節收取中介費的方式,收受鉅額財物,推高地方政府債務。

此外,夥同其子違規開展融資業務,募集公衆資金高息投向地方政府平臺,牟取鉅額非法利益,增加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中國紀檢監察報》去年12月曾報道,對重大複雜敏感案件,主動溝通、動態跟蹤、提前介入,幫助釐清認定思路、強化取證引導,從源頭上提升案件質效。如,江蘇省紀委監委審理的某省管幹部通過其子與地方國有融資平臺開展融資租賃業務,虛增交易環節,違規獲取手續費和利息的問題,經過與案件承辦部門全過程溝通配合、多方面引導取證,該問題被認定爲受賄,並得到檢察機關認可。

不止政府官員被調查,江蘇一些融資平臺高管也被調查。據記者梳理,今年前4月至少有43位城投高管被調查,涉及江蘇、貴州、湖南、浙江、四川等省份的融資平臺。

江蘇城投反腐,不止盯着城投高層領導,一批城投中層幹部也被調查。比如,常州市紀委6月1日網站消息,常州新運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資金中心融資部副經理黃俊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監察調查。

簡歷顯示,黃俊1982年6月出生,2005年5月參加工作。2011年10月至2018年6月,任民生銀行常州支行中小企業信貸科科長;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任常州鐘樓新城投資建設有限公司財務融資經理;2021年7月開始,任常州新運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資金中心融資部副經理。

迎來強監管

針對融資平臺領域的問題,除了反腐之外,江蘇還從制度上進行規範。王常松介紹,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制度機制漏洞。在政府平臺公司領域,江蘇省紀委監委向省委、省政府提出降低融資成本、控制無效投資、清理不良資產等建議。江蘇省政府出臺加強融資平臺公司經營性債務管理、規範融資平臺公司投融資行爲的意見,從源頭規範治理地方政府平臺公司融資舉債行爲,防範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據記者瞭解,江蘇省去年5月印發《關於規範融資平臺公司投融資行爲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提高貸款和標準化產品比重,壓降非標規模;加強融資平臺公司融資總量控制;探索開展二級市場債券估值管理等措施。

意見還提出,融資平臺公司要加強融資成本管控,禁止以諮詢費、顧問服務費等名目,違規向第三方支付各類居間費用。融資平臺公司不得以變相集資方式融資。各地政府要組織國資監管部門、審計部門、財政部門、金融管理部門對縣級及縣級以下融資平臺公司開展專項排查,重點約束公職人員及其近親屬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變相參與融資平臺公司集資行爲。

江蘇某地一債務系統人士表示,按照省裏的要求,現在要大幅壓降融資平臺公司數量,制定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及整合、撤併方案。此外,對融資平臺公司實行債務總量和資產負債率“雙管控”。

王常松還表示,聚焦平臺公司這個地方政府“錢袋子”,要堅決整治平臺融資背後的腐敗問題和行業亂象,斬斷伸向國有平臺公司資金的“黑手”。

今年3月,十四屆江蘇省委第一輪巡視動員部署會在南京召開,部署對22個縣市區開展常規巡視。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聚焦政府隱性債務防範化解情況,重點關注融資成本、融資中介、盲目投資和虛假化債。

5月以來,江蘇多地開展專項行動追繳國有平臺融資領域違規獲利行動。記者獲得的一份江蘇某地國有平臺企業融資中介領域違規獲利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發佈的《關於敦促違規獲利退繳的通告》進一步了揭開了此次追繳行動的細節。

通告要求,根據省委巡視組關於開展國有平臺公司融資中介領域違規獲利追繳專項行動要求,深挖細查2016年以來國有平臺公司融資背後的利益輸送問題,要求相關機構和個人在通告發布之日(5月1日)起15天內,將2016年以來獲取的介紹費、顧問費、諮詢費等不當利益主動上交至專門賬戶,允許匿名存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