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如今的空調市場已經是非常成熟,市場的品牌集中度很高,格力、美的、海爾等排名前五位的品牌,份額之和已接近八成,中小品牌與頭部企業之間的差距在逐漸加大。

目前空調市場依然是雙雄並立的格局,格力和美的兩家企業仍然是不分伯仲、不相上下,去年格力在空調方面的營收爲1300多億元,美的爲1400多億元,格力的毛利率爲31.23%,美的毛利率爲21.05%。

市場仍在深度調整,企業開始多元化業務佈局

空調市場的馬太效應日趨明顯,去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營收爲1300多億元,同比增長了13.94%,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營收爲350多億元,同比增長了6.24%,淨利潤爲40億元,同比增長16.28%。

相比之下,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間正逐漸被壓縮,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業被淘汰,並且市面上空調產品的技術參數也比較完善,同等價位檔次空調之間的功能也相差不大,由於近兩年來受到疫情、全球原材料價格高企、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的影響,空調市場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

面對增長乏力的局面,空調企業開始了多元化業務佈局的努力,通過向新興市場和前沿領域進軍,以尋求更多的生存及成長空間,近幾年,全球正迎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在深入推動着製造業的全方位變革。

衆多的家電企業也趁勢而上,開始了轉型升級之路,有的品牌將新科技融入傳統空調技術之中,傾力打造更加智能化、數字代、網絡化的新產品,有的品牌則努力向新興產業和前沿科技進軍。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多元化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但如果定位不準、佈局不合理,多元化業務反而有可能會束縛住企業的成長。

如昔日的行業翹楚春蘭空調,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的空調市場佔有率曾一度高達40%,其後開始了多元化擴張之路,先進入了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家電項目,後又跨界佈局卡車、摩托車、新能源等行業。

在主業基礎沒有完全夯實的前提下,盲目的多元化擴張戰略最終帶來了顧此失彼的問題,新業務全線虧損,原來的支柱產業,即空調業務也在節節下滑,空調的市場份額也被格力、海爾、美的等企業取代。

‘於見專欄’認爲,推行多元化戰略有兩個原則,首先是不能荒廢主業,雖然格力也在推行多元化戰略,但空調永遠是格力的主業,這一點認識在企業內部是非常明確的,去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的營收佔比已經提高到了7成以上。

其次是在合適的時機,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的戰術謀轉型,先做與主營業務相關聯的業務,實現供應鏈、產業鏈、生產線、技術研發和終端銷售的協同配合。

也就是說,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要立足企業自身實力與擅長,使新業務能得到企業現有資源的支持,做到揚長避短,儘量避免因爲另起爐竈,導致研發與運營成本過快增長。

立足空調核心主業,兩大空調巨頭努力拓展營收渠道

當前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誰纔是空調界的一哥,現在也是衆說紛紜,沒有權威的業內標準,按照產業在線的數據,格力空調去年以37.4%的份額位居榜首,根據奧維雲網的數據,在去年國內的線上線下市場,美的集團家用空調的業務份額佔比位列行業第一。

誰是武林至尊,這個問題可以先暫且放在一邊,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空調仍是格力和美的兩家公司的主要業務,其中格力的空調營收佔比爲70.11%,美的空調營收佔比爲41.58%,由此可見,格力更專注於空調業務,美的在多元化發展方面更快一些。

空調是格力電器最核心的業務,格力電器在該領域也是深耕多年,憑藉空調業務成爲當之無愧的家電巨頭,去年公司的總收入爲近1900億元,同比增長 11.24%,歸母淨利潤爲230多億元,同比增長4.01%。

相比2018年最高點的近2000億元營收、260多億元淨利潤,公司的整體業務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不過差距不大,近幾年格力電器的空調業務進入了調整期,擴張力度已不如以前。

爲此企業也在積極朝着多領域的業務方向佈局,在穩固現有空調市場份額的基礎上,格力電器開始向生活電器、智能設備、醫療健康、新能源汽車、綠色能源、數碼及半導體芯片等領域拓展。

多領域佈局模式雖然能拓寬公司的業務收入來源和渠道,但新業務也會分散企業的注意力和財力物力,同時帶來研發設計與製造銷售成本的增加,在一定時間內也會給企業的總體利潤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去年格力電器非空調業務的規模已經達到了上百億級別,但毛利率僅有4.18%,相比之下,企業空調業務的毛利率有31.23%。

當然,格力電器的非空調業務多是需要長期資金投入和技術積累的前沿行業及熱門賽道,一旦取得了像空調那樣的核心技術突破,打造出像空調那樣的熱銷拳頭產品,那麼毛利率自然也就會大幅度上升。

美的在業務方面的擴張主要集中在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兩個板塊,前者是以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製造爲主,後者則瞄準了汽車核心零部件的領域,從事包括驅動、熱管理和輔助(自動)駕駛這三大系統的產品製造。

整體銷售未及預期,企業營銷策略積極求變

目前的空調市場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空調銷售額1500多億元,同比下降了1.2%,銷量同比下降了8.7%,今年截止4月24日,線下、線上的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了16.41%、5.03%。

進入6月份,氣溫開始逐漸升高,再加上618的拉動作用,空調的整體銷售走勢本應逐步向好,但實際情況似乎並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奧維雲網數據羅盤顯示,5月30日至6月5日,線上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了4.18%,銷售額同比上升了2.68%,線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了17.76%,銷售額同比下降了6.62%,在空調市場整體下行的壓力之下,生產企業也開始着手進行着一些營銷策略上的改變。

各品牌開始加速向三、四線市場,農村市場以及海外市場拓展業務,以尋求更多的空調主營業務利潤增長點。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與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聯合發佈了《2021 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其數據顯示,去年家電行業在國內市場的零售規模爲 7500多億元,同比增加了3.4%。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家電產品的出口額爲6382億元,同比增長了14.1%,由此可見,海外市場在包括空調產品在內的家電行業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加速開拓全球市場將成爲空調企業緩解目前困局的重要發力點。去年格力電器的出口收入爲200多億元,同比增長了12.56%,在總營收中的佔比爲12%。

線上渠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經能與線下渠道平分秋色,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內家電行業的線上零售額爲3600多億元,同比增長9.3%,市場份額提升至48.8%,線下零售額爲3800多億元,同比下降 1.7%,市場份額降至 51.2%。

對於空調企業而言,未來線上渠道必然會成爲各品牌關注和爭奪的主戰場,近兩年,格力電器就在構建以“董小姐”、“羽童”等爲代表的直播網紅矩陣。

家用中央空調的市場表現也很值得關注,在空調行業總體承壓的情況下,家用中央空調已經是連續5年保持了高速增長,去年其銷售額達到了500多億元,家用中央空調已成爲空調市場正冉冉升起的一顆耀眼明星,未來也必將是各大品牌持續發力和加碼的重要細分領域。

生活水平的提升帶動了消費理念的升級,同時按照中國家用電器協會頒佈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的建議,空調的安全使用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

所以今年會有大量的更新換代需求,以舊換新服務必然會成爲各大空調品牌和互聯網電商平臺的一個重要發力點,如何讓消費者換得方便、舒心和超值,這是一個需要品牌和平臺認真思考的問題。

現在人們選購空調,在以往時尚、節能、低碳、環保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健康方面的新需求,有消毒殺菌和新風功能的空調產品,正成爲新一輪空調消費的熱點。

去年,在京東上新風空調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970%,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倍以上,今年企業必然會加大這類空調的研發生產力度,用持續的新品戰略來進一步拉動產品銷量。

結語

‘於見專欄’認爲,在智能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時代,消費者的標準和眼光也是越來越高,只有能真正滿足用戶差異化需求的產品,才能獲得市場的青睞與歡迎,在空調的細分賽道里,企業如果能找到最佳的用戶痛點解決方案,消費者自然也是樂見其成和樂於買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