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歐亞時報》13日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在今年2月交付了一種緊湊型激光武器。據稱這種激光武器首次實現了在空中擊落來襲導彈。那麼,它能像西方媒體鼓吹的那樣,成爲空中作戰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嗎?

代表最緊湊最強大的激光武器技術

美國“突發防務”網站稱,五角大樓正在推進的這項計劃被稱爲“爲下一代緊湊型環境的激光發展”,“長矛”(LANCE)是其首字母縮略詞。報道介紹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稱今年2月交付“長矛”是美國空軍爲戰術戰鬥機配備能擊落空對空導彈和防空導彈的激光武器的關鍵里程碑。報道援引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管泰勒·格里芬的話稱,這是該公司迄今爲止研製的同等功率等級中最小、最輕的高能激光器。他認爲,這將成爲實戰化機載激光武器系統的“關鍵基準”。

雖然美國國防部近年來推出了許多不同的定向能武器,但“長矛”的不同在於其最小的體積、重量和電力要求。通常而言,現有高功率激光武器需要體積龐大的儲能裝置。格里芬表示,“長矛”的相關技術要求只有該公司在2017年爲美國陸軍生產的類似產品的1/6。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定向能管理局代理主任肯特·伍德表示,該系統“代表了迄今爲止交付的最緊湊、最強大的激光武器技術”。

據介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於2017年11月獲得了設計、開發和生產“長矛”的初始合同,作爲“空軍自衛高能激光演示器”(“神盾”)計劃的一部分。整個“神盾”系統由三部分組成:除了“長矛”之外,還有一個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製造的光束控制系統,負責將激光引導到目標上,以及安裝在飛機上的吊艙,由波音公司負責。格里芬說,隨着激光器被運送到美國空軍,下一步將開始把武器本身與負責“長矛”的熱管理和冷卻系統集成在一起。當被問及何時試射時,伍德透露,美國空軍尚未爲“後續活動”做出任何最終決定。“任務效用分析和兵棋推演研究正在進行中,這將有助於確定如何使用這些子系統以及集成的激光武器系統。未來測試和演示的具體目標也將由這些研究的結果決定。”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欄目12日稱,波音公司於2019年在美國空軍F-15戰鬥機上進行了沒裝內部系統的吊艙試驗。2019年進行的地面測試中,一種被稱爲“演示激光武器系統”(DLWS)的激光器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靶場成功擊落了多枚空射導彈。

遊戲規則改變者?

據“戰區”欄目介紹,有跡象表明“長矛”的功率可能會低於100千瓦。除了非常小巧輕便外,與其他以前的激光武器相比,“長矛”還降低了能源要求,這是戰鬥機機載激光器的關鍵考慮因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在概念圖中展示了F-16戰鬥機攜帶的吊艙。該吊艙位於機腹的中心線掛點,體積小於目前F-16常用的中心線油箱。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峯13日告訴《環球時報》,如果這種激光武器吊艙能安裝在戰鬥機上,那麼安裝在其他作戰飛機和保障飛機上更不成問題。這類激光武器吊艙成熟後,首先能提高這些飛機的生存能力。特別是對於大型飛機來說,它既可以直接摧毀來襲導彈,也能用來高效率干擾紅外製導導彈。“當然這種提高也是有限度的。因爲來襲導彈並不總是位於激光器的照射方位內,對來襲導彈的探測、預警也是一個問題”。張學峯介紹說,目前很多直升機都裝備了基於激光器的定向紅外干擾系統,也就是通過低功率激光干擾來襲導彈的紅外導引頭。這種系統在實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並不能應對所有來襲導彈。

其次,激光武器的裝備將使視距內空戰變得更危險。這種激光器如果能擊落導彈,未來也能在空戰直接損傷甚至擊落對方戰機,或者對敵方飛行員造成傷害。這將進一步增加視距內空戰的危險性。

第三,激光武器的運用將會對未來戰鬥機的設計思想產生影響。由於激光武器具備大範圍射擊、“發現即命中”的特點,且目前還沒有較好的反制和對抗措施,這將使戰鬥機的機動性在近距空戰中的作用進一步降低。張學峯認爲,如果激光器能在5年內完全成熟,將進一步放寬新一代戰鬥機對機動性、敏捷性的要求。

實用尚需時日

從“長矛”的發展歷程來看,它的進展並不順利。2017年底,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就表示將在2021年前在戰鬥機上測試激光武器。但技術突破並沒有那麼容易。美國空軍去年宣佈,已將激光武器吊艙進行飛行測試的時間推遲到2023年。這種延遲“既歸因於技術困難,也歸因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工作放緩”。張學峯認爲,目前數十千瓦的車載和艦載激光武器基本成熟,並已經裝備部隊。例如美國海軍的“激光炫目攔截器”主要用於攔截無人機或干擾導彈。但功率更大的數百千瓦和兆瓦級激光武器的發展還面臨一些侷限。首先是增大射程有難度。激光在大氣層中的衰減比較大,特別是在有水汽、沙塵的情況下。即便功率更大的地面戰術防空激光武器能達到幾百千瓦,但仍然受限於觀瞄裝置的瞄準精度。其次,激光武器雖然能“發現即命中”,但想要“命中即摧毀”尚有不足。現有的激光武器要想有效殺傷目標,需要對目標以足夠大的功率持續穩定地照射數秒。這就要保證控制系統能穩定瞄準跟蹤並較長時間照射目標的某個固定位置。美國海軍承認,激光武器殺傷效率取決於“聚焦在相同點上的時間”,這在瞄準機動目標時絕非易事。

最後,激光武器在供電熱量管理方面還需要突破。美國用於滿足50千瓦激光系統的電機,在熱量管理和冷卻方面存在重大挑戰,其中輸入系統2/3的能量都被轉化爲熱量從而浪費掉,只有1/3的能量以激光的形式輸出。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製陸基激光器時,就因爲相關技術問題連續發生起火故障而退出競標。美國海軍裝在“龐塞”號和“波特蘭”號兩棲艦上的30千瓦和150千瓦高能激光系統需在發射間隙爲電池充電,由此導致難以連續作戰。這些問題對於受到體積和重量限制的機載激光武器而言就更爲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