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隻基金清盤 “迷你基金”佔比超七成

日前,一基金公司發佈公告,百億規模明星基金經理掌管“迷你基金”。話題引起市場各方關注。事實上,早在2020年,就有管理百億元規模的明星基金經理調任“掌舵”規模僅200萬元的“迷你基金”。

一紙公告讓“迷你基金”再度進入人們視野,從整體來看,市場上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已超1600只,而在上半年清盤的主動清盤的基金中,超七成是“迷你基金”。

“迷你基金”數量居高不下

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後,若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基金公司可以發起清盤。因規模小觸發清盤,已經是基金“黯然離場”的主要原因。隨着基金市場體量不斷擴張,“迷你基金”數量也隨之提升。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數量在1萬隻左右。其中,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基金有1010只,佔基金總數量的10%,規模不足1000萬元的基金則有198只。

千餘隻基金被劃入“迷你基金”,積累到如此規模並非一朝一夕。回顧早年的數據,2014年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基金數量首次超過百隻。此後,“迷你基金”數量便不斷抬升,到了2018年,佔全市場所有基金總數的比例高達15%。次年,隨着市場好轉,“迷你基金”數量出現明顯縮減,同時,新發基金數快速攀升,行業迎來發展大年。

然而,在新發基金不斷湧入市場的背後,不可避免地拉高“迷你基金”數量。“之所以會有‘迷你基金’出現,主要是基金業績不佳和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的。”我市一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認爲,行情好的時候,基金公司扎堆發行,尤其是一些熱門賽道,各類主題基金讓人眼花繚亂。而投資者看到基金市場一片紅火,很容易貿然買入。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盲目發行、定位不明確的基金產品雖然能借着勢頭成功發行,但很可能會因爲特色不突出、業績沒跑出來失去資金支持,繼而觸發清盤機制。近期,某隻剛成立不到1個月的次新基金,發佈了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公告提示,淪爲“迷你基金”。該次新基金髮出規模預警的同時,多隻成立不足一年的基金則直接進入清算程序。數據顯示,21只於去年成立的新基金在今年清盤,而去年恰恰是新基金髮行的巔峯時刻。

清盤、新發數量雙雙下滑

雖說今年上半年市場震盪,新基金髮行規模明顯回落。但清盤基金數量並未隨着市場的不景氣快速增加。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96只基金清盤,其中有38只基金清盤經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其餘均是規模小於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因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款,自動終止運作。從產品類型看,96只基金中,有95只爲非貨幣類基金。其中49只爲債券基金,權益類基金則有42只,還有個別FOF、QDII等基金清盤,其中不乏一些運作超過10年的老產品。

與去年同期的清盤數量136只相比,今年上半年的清盤基金數量下滑約30%。而在2019年上半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有73只基金和56只基金清盤。對比之下,以上半年計,2021年上半年的清盤數量,爲近年來相對高點。

將時間線拉長,2017年至2021年,基金清盤數量分別爲108只、431只、137只、171只、266只。其中,大多數都是“迷你基金”。

“在通常情況下,‘迷你基金’會隨着發行量增多而增多,並且因此觸發合同清盤的基金也會變多。但是這一增幅不會出現很大波動。”上述工作人員解釋,從數據上看,2018年有超過400只基金清盤,這與當年的不景氣的市場環境有關。從市場角度出發,基金清盤是“優勝劣汰”的體現。隨着市場的發展,公募產品更趨多樣化,創新型產品也隨之不斷湧現,同質化的基金產品競爭態勢加劇,走扎堆發行的老路子已經行不通了。

記者 陳佳傑/文 吳暢/製圖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