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闞楓)“南郭先生”“東郭先生”“差不多先生”在一些地區被點名了!

這裏說的不是寓言故事,也不是流行音樂,而是一些對待問題態度漠然、對待工作怠政懶政的官場歪風。

市委書記直陳“機關文化怪象”

“要保持昂揚鬥志和幹事激情,不棄微小、不捨晝夜,不當得過且過的‘撞鐘先生’、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是非不分的‘東郭先生’、不低不高的‘差不多先生’。”

7月13日,“岳陽發佈”披露,湖南嶽陽近日召開全市經濟形勢分析會,岳陽市委書記曹普華用十多分鐘時間狠批十種“機關文化怪象”,岳陽當地媒體用“罕見”“振聾發聵”等詞彙形容市委書記的這次講話。

曹普華說的這十類怪象,包括怠政懶政、業務霸權、權力變現、買賣人情、監守自盜、喫肉罵娘、倚老賣老、陽奉陰違、墨守成規、守株待兔等。

在列舉案例中,曹普華的措辭也十分嚴厲:“有的人爲設置障礙,刁難羣衆,對辦事對象吆五喝六、橫眉豎目”,“不比干事比待遇、不比奉獻比職務、不比業績比排場、不比作風比享受”,“領導不要求不辦,媒體不曝光不辦,羣衆不上訪不辦”,等等。

他告誡全市黨員幹部,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沉,壓力就會有多重。要始終警惕“權力幻覺”“成功魔咒”,樹立正確政績觀、權力觀,捆起手腳做人,放開手腳做事,“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勢”,重“裏子”不重“面子”。

“任何時候都不觸底線、不越紅線、不踩高壓線,做到‘頭上有利劍’‘心中有繮繩’,決不能在推杯換盞中放鬆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丟掉了原則、在輕歌曼舞中喪失了人格、在‘溫水煮青蛙’中麻醉了意志。”曹普華說。

官場的幾位“先生”多次被點名

“差不多先生”並不是第一次成爲幹部隊伍歪風的代名詞。

今年2月,在浙江紹興,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沈志江在全市幹部會議上就提到了這幾位“先生”。

談及幹部作風問題,他強調要敢作敢當,始終把“擔當”兩字挺在前面,把該挑的擔子挑起來,把該扛的責任扛起來,把該抓的事情抓起來,不當得過且過的“撞鐘先生”、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是非不分的“東郭先生”、不低不高的“差不多先生”。

“凡是牽頭的一線、分管的一片、主抓的一塊,都要緊抓不放、一抓到底,做到本級的事不推給上級、自己的事不推給別人、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沈志江說。

這場幹部大會上,這位市委書記的很多激勵幹部鬥志的表述被輿論熱議,諸如“心中想過無數次,不如擼起袖子幹一次”,“人的一生有兩大遺憾,一是不會選擇,二是不停選擇,不會選擇就是沒有目標,不停選擇就是沒有定力”。

兩年多前的2019年2月15日,在浙江桐鄉,時任桐鄉市委書記的盛勇軍在桐鄉市三級幹部大會上也談到官場上的這幾位“先生”。“要讓懶散成性、得過且過的‘撞鐘先生’無鍾可撞,讓濫竽充數、渾水摸魚的‘南郭先生’原形畢露,讓是非不分、只想着做老好人的‘東郭先生’不受待見,讓標準不高、要求不嚴的‘差不多先生’下崗轉業。”

“差不多先生”不僅是作風問題

今年以來,對於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各地都有三令五申的部署要求。

今年2月,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在安徽“新春第一會”上就強調,要有“將心比心”的態度、“馬上就辦”的速度、“辦就辦好”的力度,涉及羣衆和企業切身利益的事情,一點都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當好羣衆的服務員、當好企業的服務員。

同樣談到作風問題,今年2月,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與新提拔任職省管年輕幹部集體談話時也要求,直面問題,決不“繞道”,決不能碰到一點挫折就畏縮不前,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要做好鬥爭準備,堅定鬥爭意志,練就敢鬥爭、善鬥爭的硬功夫、真本事,堅決不做“老好人”“圓滑官”“太平官”。

2017年《人民日報》曾以“對待問題豈能態度漠然”爲題談及了幹部隊伍中的幾類“先生”,“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差不多先生’,還是做敢於亮劍勇於鬥爭的‘啄木鳥先生’,不僅是作風問題,更關乎黨性原則”。

文章還提到,無論是一團和氣的“好好先生”,還是得過且過的“太平官”,抑或是愛惜羽毛的“開明紳士”,這些時常見到的角色,一個共同的心理就是“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得失看得太重,一個共同的原因就在於黨性修養、理想信念的缺失。

今年年初舉行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整治“推諉扯皮、翫忽職守、不思進取的不作爲問題”就被納入今年工作重點。(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