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約翰遜剛剛宣佈辭職後,又一個歐洲大國——意大利政局陡然生變。

當地時間7月14日19時許,意大利總理德拉吉抵達總統府向總統馬塔雷拉遞交辭呈,但總統馬塔雷拉拒絕接受,並要求通過議會投票確認政府是否仍擁有多數支持。

當日,投資者紛紛逃離意大利資產,意大利股債“雙殺”。

意總理提交辭呈 總統拒絕接受

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14日晚拒絕了總理德拉吉的辭呈。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4日,意大利參議院投票通過紓困家庭和企業高企能源成本的《援助法案》,作爲執政聯盟中第二大政黨的五星運動黨參議員集體棄權未投票。最終投票結果爲172票支持、39票反對。315名參議員中有211人蔘加了投票。

這直接成爲德拉吉要求辭職的導火索。

據意大利媒體報道,意大利總理德拉吉在當天下午參議院就《援助法案》通過對政府的信任投票後,乘車前往總統府會見總統馬塔雷拉。在與總統馬塔雷拉進行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會談後,德拉吉返回總理府。

此前,德拉吉曾公開稱,如果五星運動黨退出投票,現任聯合政府將不會繼續。

意大利政府於今年5月17日正式頒佈了《援助法案》,主要內容是在能源政策、企業生產、吸引投資、社會政策以及與烏克蘭問題有關的緊急措施,目的就是幫助勞工、企業和家庭應對沖突對經濟的影響。

由前總理孔特領導的五星運動黨在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涉及《援助法案》的全民基本收入、勞動保障等政策上,一直同德拉吉領導的政府存在分歧。部分五星運動黨成員認爲繼續留在聯合政府中會對自身選民基礎造成損害。

“五星運動”黨黨首孔特13日就已宣佈,該黨次日不會參與參議院就一項政府援助計劃的表決。多家媒體解讀,這意味總理德拉吉領導的執政聯盟內部分歧加劇,政府面臨垮臺危機。

意大利近來能源價格飆升,孔特表示擔憂:“我非常害怕許多家庭9月可能陷入付電費還是買食物的兩難選擇。”

孔特日前向德拉吉提出一份要求清單,稱五星運動只有在要求得到滿足後才能留在執政聯盟。德拉吉表示願就其中一些問題達成協議,但同時強調,如果支持政府的各方開始下最後通牒,政府的全民團結特性就會“喪失”。

最新消息顯示,德拉吉將於7月20日在參衆兩院彙報當前的政治局勢。

意大利股債“雙殺”

意大利總理宣佈將辭職的消息發佈後,投資者紛紛逃離意大利資產。

Wind數據顯示,意大利10年期國債上漲了15.1個基點至3.3770%,而收益率上漲意味着債券價格下跌。

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自歐洲央行退出超寬鬆政策,意大利債券已經承受了數月之久的壓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爲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目前只有1.23%,比意大利低2.147個百分點,而之所以有這種差別,實際上反映的就是兩國不同的風險水平,意大利的風險顯然更高。

此外,意大利股市持續下挫,截至發稿意大利富時MIB指數跌超3.4%。其中銀行股跌幅最大。

本來,人們一直在等待歐洲央行下週會議宣佈的“反借貸成本割裂化”新工具,意大利政局此時生變,無疑會令歐央行的干預努力複雜化。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策略師Antoine Bouvet表示,若執政聯盟分裂,導致意大利總理德拉吉辭職,並在秋季提前舉行選舉,這可能是歐央行在最糟糕時候遇到的危機。

德拉吉曾任歐央行行長

德拉吉政府於2021年2月組成,得到除意大利兄弟黨外各主要政黨的支持。

德拉吉現年74歲,曾先後擔任意大利財政部長、央行行長,2011年至2019年擔任歐洲央行行長。

意大利總理德拉吉 新華社發

在任意大利財政部長期間,德拉吉致力於減少意大利龐大的公共債務,穩定利率和匯率,對推動意大利1999年啓用歐元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任意大利央行行長時,他主張採取嚴格的貨幣政策,幫助意大利應對歐元區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嚴重的危急關頭,德拉吉於2011年11月出任歐洲央行行長,大膽推行一系列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政策,幫助歐元區國家走出主權債務泥沼,維護了歐元穩定。

去年,前總理孔特領導的執政聯盟在議會參議院失去絕對多數地位後辭職,讓意大利政壇陷入危機。關鍵時刻,德拉吉臨危受命出任總理。分析人士指出,意大利的經濟命運與整個歐洲都息息相關,而德拉吉在歐洲備受尊敬,尤其在歐洲廣泛的中間派、親歐盟的多國政壇內以及金融市場中受到歡迎。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巨大沖擊正改變着歐洲經濟運行的框架和央行設計政策的背景格局,世界難以重回疫情前的低通脹時代。

歐盟統計局1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受烏克蘭局勢影響,歐元區能源和食品價格持續飆升,6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8.6%,再創歷史新高。

當地時間7月1日,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發佈通脹初步統計數據,該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含菸草)同比上漲8%,創1986年1月以來最高紀錄。漲幅最高的產品仍主要爲能源商品,價格同比上漲48.7%。食品、家居和個人用品等日常消費品同比上漲8.3%,同樣爲1986年1月以來最高增幅。

截至今年3月,意大利公共債務規模約27550億歐元,佔GDP比重爲152.6%。預計2022年意大利將爲此支付657億歐元利息,爲歐元區國家中最高。市場擔心一旦歐洲央行開啓加息進程,意大利可能無力償還債務。對此,意大利經濟與財政部長佛朗哥本月初表示,目前意大利債務融資條件總體有利,2022年公共債務的平均成本水平與去年持平,且遠低於GDP的名義增長率。

歐債危機是否會重現?

中金公司劉政寧、吳曉慧等發佈的報告,歐洲天然氣“斷供”風險來襲,歐元兌美元匯率跌至平價。歐元區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滯脹”困境。在供應鏈瓶頸、貿易條件惡化、輸入性通脹的三重實體衝擊(real shock)疊加下,經濟衰退風險顯著上升。

作爲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在疫情後的復甦中表現乏力,拖了後腿。

該報告預計,歐洲央行將於今年7月加息25個基點,並於9月再加息50個基點,接下來還可能連續加息。到2023年二季度,歐央行政策利率或升至1%以上。利率上升意味着金融條件收緊,M2和銀行信貸增速放緩,經濟增長面臨額外壓力。

報告將2022年歐元區實際GDP增速降下調1個百分點至1.5%,2023年GDP增速或降至0%左右。悲觀情形下,俄羅斯大幅降低對歐元區的能源供應,2022年歐元區GDP增速或降至0.5%,經濟或於年底步入衰退,2023年GDP增速或降至-1%左右。

中金公司認爲,歐央行加息推高利率,歐洲政府債務可持續性降低,最壞情況是“滯脹”引發深度衰退,財政前景惡化,帶來債務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後,歐洲國家進行財政整固,金融穩定機制得到完善,金融分化風險(Fragmentation)有所降低。但與2010年不同,當前歐元區面對的是實體衝擊,經濟“滯脹”程度更嚴重。如果歐央行爲抗通脹而大幅抬高實際利率(r),同時經濟增速(g)下滑,造成r大於g,那麼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將受到威脅。如果經濟下滑引發深度衰退,財政前景也會惡化,發生債務危機概率也將更高。另外歐洲商業銀行持有邊緣國家政府債務比例上升,也是值得關注的風險。

編輯|盧祥勇 杜恆峯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