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走出一個個傳奇。

作者 I 劉博

投資界-天天IPO 7月15日消息,中科藍訊正式登陸科創板,此次IPO發行價爲91.66元/股,截止目前,最新市值近80億元。

中科藍訊的掌舵者,是已66歲的福建商人黃志強。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在電子行業耕耘數十年,一路做過技術員、廠長、總經理。在AirPods掀起無線耳機的熱潮後,黃志強目睹TWS芯片技術被國外壟斷,毅然在自己60歲時,決定投身創業大軍。

短短五年多時間,中科藍訊從華強北殺出,迅速躋身行業頭部梯隊,過去三年就賣出了近20億顆芯片。同時,也引來了一衆VC/PE的身影,包括元禾璞華、深創投、中芯聚源、中金浦成、紅杉中國、華登國際、招商資本、基石資本、常春藤資本、長石資本、花馬科技、芯跑資本、朗瑪峯創投等知名機構。

而華強北更是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傳奇: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大族激光創始人高雲峯、綠聯科技創始人張清森、海能達創始人陳清州、同洲電子創始人袁明、TP-LINK創始人趙建軍、神舟電腦創始人吳海軍……激盪數十年,這裏見證了中國電子產業的蠻荒年代。

66歲,福建人在深圳幹出一個芯片IPO

中科藍訊的故事,離不開一位電子行業老兵。

1956年出生於福建仙遊的黃志強,高中一畢業便進入了工廠工作。他從度峯糖廠技術科技術員做起,一路升任至福建省閩星電子二廠廠長。伴隨着下海經商潮興起,黃志強選擇來到深圳,從Walkman隨身聽起步,歷任環勝電子集團總經理、深圳市新宇電子廠廠長。

此後,黃志強的工作履歷開始圍繞家族企業展開。他先是加入妹夫池少華的威瑪泰電子科技,擔任技術主任一職;隨後又在2019年來到外甥黃亦亦的豪之傑公司,一干就是7年。也正是在此時,橫空出世的蘋果AirPods耳機,讓黃志強敏銳地發現了TWS藍牙耳機的市場前景。

他判斷這種耳機以後肯定非常流行。“因爲它不單單只是用來聽聲音,還可以作爲互聯網切入的端口和手機對聯,完成很多的事情。”但彼時的TWS芯片技術主要被美、英、韓等國的企業所壟斷,不僅價格高,產品的個性化很難開發,而且還要提前三個月進口和交貨。

於是,已經60歲的黃志強決心自主創業。他拉來了圈內赫赫有名的劉助展,後者是老牌音頻芯片企業建榮國際的元老級人物,而建榮國際則是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出藍牙USB3.0技術的企業。秉持着共同的初心,黃志強與劉助展一拍即合,在2016年12月正式成立了中科藍訊。

衆所周知,研發芯片投入大、週期長,更可況中科藍訊是一家從零起步的創業公司。回憶創業之初,黃志強也曾坦言,當時是冒着很大的風險來做技術。“我跟團隊說,大家努力去做。如果做得不好,沒有關係,到時候封個筆記本給我做個紀念都可以。”

與主流耳機芯片設計公司大多使用ARM架構不同的是,中科藍訊另闢蹊徑,採用了RISC-V 架構。區別在於,RISC-V 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發的開源指令集,技術自主可控,降低了IP授權費。

但創業並非總能一帆風順,中科藍訊亦是如此。2018年,總經理劉助展與技術團隊發現,他們做出的第一顆芯片能夠播歌,但是通話不行,由此備受打擊。“大家整夜都沒睡,都圍在那兒想辦法解決問題。後來我們通過軟件的方式,把這個硬件的失誤救回來了。如果這個技術沒攻克,那麼我們就會錯過2019年TWS的爆發期。”劉助展在接受深圳電臺採訪時回憶道。

瞄準低端市場的中科藍訊,將芯片價格壓至到1元價格帶,憑藉高性價比的優勢,殺入了深圳華強北大大小小的櫃檯,也因此僅用了五年時間就迅速崛起。截止目前,中科藍訊已進入傳音、飛利浦、聯想、創維、紐曼、網易、唱吧、360、愛奇藝、天貓精靈等知名品牌廠商的供應體系。

今天,中科藍訊正式登陸科創板,迎來了新的里程碑。對於黃志強而言,他五年前所冒的險,終於在今天開花結果。這位66歲的行業老兵,也斬獲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IPO。

三年賣出20億顆芯片,

元禾璞華、深創投、紅杉都投了

中科藍訊靠什麼撐起一個IPO?

我們可以從招股書一窺而知——中科藍訊主營業務爲無線音頻 SoC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TWS藍牙耳機芯片、非TWS藍牙耳機芯片、藍牙音箱芯片等,產品可廣泛運用於TWS藍牙耳機、頸掛式耳機、頭戴式耳機、商務單邊藍牙耳機,以及藍牙音箱、車載藍牙音響、電視音響、智能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等無線互聯終端。

而中科藍訊短短几年就能成爲行業領頭羊,離不開華強北琳琅滿足的白牌耳機。所謂白牌,即指一些廠商生產的非知名品牌或非自有品牌產品。根據旭日大數據發佈的《TWS耳機2020年度報告》顯示,按照出貨量計算,中科藍訊2020年度TWS藍牙耳機芯片市場佔有率爲26%,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藍訊僅在過去的三年時間,就賣出了近20億顆芯片,也讓其營收水漲船高。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19至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爲6.46億元、9.27億元、11.24億元,收入增速則分別爲43.40%和21.23%。其中,TWS藍牙耳機芯片撐起了半壁江山,在2021年的營收佔比高達44.21%。

但衆所周知,芯片設計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升級更新速度較快,但中科藍訊似乎並未做好準備。招股書顯示,其2019至2021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996.27萬元、5118.87萬元和7677.19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64%、5.52%和6.83%。相比於可比公司2019、2020年1.14億元、1.34億元研發規模和16.69%、16.04%研發費用率而言,都具有巨大差距。

與此同時,中科藍訊白牌銷售佔比過高的現象,也不容忽視,仍需進一步向終端品牌市場滲透。其在招股書中也坦言,“當白牌市場規模大幅下降、行業競爭加劇或由於公司產品質量等自身原因流失主要客戶,導致公司存貨滯銷積壓,在白牌市場份額降低,將會對公司的銷售收入和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快速崛起的中科藍訊,也吸引了一衆VC/PE的青睞。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自成立至今,中科藍訊共完成兩輪外部融資,投資方中不乏元禾璞華、深創投、中芯聚源、中金浦成、紅杉中國、華登國際、招商資本、基石資本、常春藤資本、長石資本、花馬科技、芯跑資本、朗瑪峯創投等知名機構的身影。

其中,元禾璞華早在中科藍訊創業初期發掘到了這家公司。元禾璞華合夥人祁耀亮對投資界回憶,團隊在2016年對TWS行業做了充足的調研,發現中低端市場的TWS耳機規模龐大,因此希望找到一家優質標的。通過中芯國際等供應鏈廠商的關係,元禾璞華注意到了中科藍訊,併成爲與其建立聯繫的第一家機構投資者。

“當時中科藍訊只是做了產品設計,還沒有銷售,處於很早期的階段。但黃總深耕行業數十年,對於電子通信行業頗有見解;而劉總帶領的技術團隊對於應用場景又十分了解,因此我們決定出手投資。”

令祁耀亮印象深刻的是,起初雙方談定了一個估值,可公司由於發展迅速,估值也水漲船高,但黃志強依然按照此前約定的估值接受了投資。最終,元禾璞華在2019年參與了中科藍訊的A輪融資,又在一年之後再度加碼,併成爲後者最大的機構股東。

而作爲中科藍訊2020年B輪投資方之一,基石資本談及這筆投資表示,2020年以前,TWS耳機市場幾乎爲蘋果一家獨大,而參照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隨着TWS耳機逐步普及,從小衆產品變爲大衆產品,市場將會逐漸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而大部分廠商並沒有自研芯片的能力,產生了大量的芯片外採需求,從而激發了藍牙芯片市場的蓬勃發展。

“在此過程中,中科藍訊確定了清晰的市場定位,依靠全面均衡的性能和出色的性價比優勢,成功成爲市場中出貨量第二的廠商,並且遠遠超過第三名。基石資本看好TWS耳機行業的發展前景,並對中科藍訊的成長充滿信心。”

股權結構顯示,IPO後,黃志強所持中科藍訊股權比例爲26.37%,以最新市值計算,對應市值將達到20.5億元。這也意味着,華強北又走出了一位億萬富豪。

爲何又是深圳華強北?

作爲中科藍訊的大本營,華強北堪稱是一個傳奇的所在。

“如果說深圳是中國最適合創業的城市,那麼華強北就是這座城市的心臟。” 這片南北長900多米的街區,見證了深圳電子製造業的崛起和發展,可謂是電子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是中國電子產業版圖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這片只有1.45平方公里土地上,來過一批又一批追夢人,誕生過數十位億萬富豪。其中,最爲典型的代表莫過於騰訊創始人馬化騰。1993年,馬化騰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同年便進入了深圳潤迅公司,做尋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但很快,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決定來到華強北,做起了組裝電腦的生意。隨後,馬化騰又和朋友聯合開發了“股霸卡”,在華強北風靡一時,也獲得了第一桶金。

與此同時,馬化騰看到了互聯網通訊行業的巨大前景。於是在1998年年底,馬化騰與同學張志東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工業園創立了騰訊,並吸納了三位股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就這樣,從一間辦公室起步的騰訊,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爲一家全球互聯網巨頭,最新市值高達3.2萬億港元。

大族激光同樣也是從華強北走出。1992年,高雲峯在香港偶然碰見一個朋友,後者的工廠在國外買了一臺設備壞了,需要維修,但要提前兩個月預約。正好高雲峯研究過這種設備,便幫助朋友修好了。後來高雲峯要回內地工作,朋友便乾脆提出,給他出一筆資金,讓他在深圳創辦公司研發這種國外設備。

高雲峯便拿着朋友的40萬,在賽格租了三室一廳,自己一個人白天採購零件,晚上造機器,最終在離交貨還有5天的時候,把機器調試了出來。很快,香港朋友又給高雲峯打來了40萬元,他立刻就到華強北租了一百多平的房子,正式創立了大族激光。如今的大族激光市值超過300億元,並分拆出兩家上市公司,其中大族數控已在今年2月底登陸創業板,大族光電宣佈將在創業板IPO。

另外一家誕生於華強北的“隱形冠軍”——綠聯科技,也正向IPO發起衝刺。2007年,剛24歲的張清森來到深圳,進入一家外貿業務做業務員。兩年之後,他選擇加入電子製造行業的創業大軍,在華強北做貼牌代工,主要幫外國廠商生產數據線。2012年,張清森決定成立綠聯 UGREEN,開始嘗試自主品牌。

與此同時,綠聯在國外也做得風生水起。早在2014年,綠聯的產品就貼着“UGREEN”品牌出海。其SKU也從數據線拓展到轉接頭、充電器、充電寶、手機膜套等3C周邊。目前已進入歐美、日本、中東、南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短短几年,綠聯營收從2015年前後的2億元飆升到2021年的34億元,其創業板IPO申請也在今年6月獲得受理。

除此之外,在華強北還走出了許多令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海能達創始人陳清州、同洲電子創始人袁明、TP-LINK創始人趙建軍、神舟電腦創始人吳海軍……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雖然外界對華強北的評價譭譽參半,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市場如何風雲變幻,這片土地總能跟上時代的變化,始終充滿着無限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