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韓忠楠

7月15日,深市首份半年報新鮮出爐,邁克生物(300463)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82億元,同比下降9.11%;歸母淨利潤4.06億元,同比下降23.68%;基本每股收益0.6728元。

對於業績下滑的具體原因,邁克生物公告稱主要是受新冠肺炎影響,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導致產業鏈上下游供應端和消費端均存在復工復產困難問題。同時,隨着行業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並實施,使得體外診斷產業的市場競爭格局也進一步加劇。

集採降價

致銷售收入下滑

公開信息顯示,邁克生物是國內較早佈局全產品發展戰略的體外診斷企業,現已擁有試劑、儀器、生物原料三大專業技術的系統化研發能力,公司自主產品涵蓋生化、免疫、臨檢、分子、快檢、病理等多個技術平臺,可爲終端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檢測項目開展等。

邁克生物公告稱,2022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產品銷售收入11.36億,同比下降1.84%,代理產品銷售收入6.26億,同比下降 20.17%。銷售收入的下滑直接導致了公司營收和淨利的雙降。公司判斷,上半年業績的下滑主要是受到行業政策變化和集採降價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與體外檢測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分級診療建設的推動,也爲國產體外診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總體來說,降價、控費和行業集聚是體外診斷產業面臨的必然趨勢。例如,新冠檢測產品等特殊項目的集採政策已給相關公司的產品銷售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

邁克生物公告稱,報告期內,受集採降價影響,公司自主產品中分子核酸檢測產品2022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96%,且毛利率降低19.02個百分點。同時,公司也在加快業務結構調整中,目前代理產品的銷售收入和毛利率也呈現加速下降趨勢。

構建產品、服務

及成本優勢

體外診斷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臨牀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834億美元,同比增長15%。隨着全球人口基數持續增長,各類傳染病、慢性病的高發成爲了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相關機構預測稱,預計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將以6%的年複合增速增長,2024年市場規模或將超千億美元。

目前我國的體外診斷行業正處於快速增長期,但行業集中度較低。這意味着相關企業要想在行業內異軍突起,勢必要在產品、服務和成本上下功夫。邁克生物公告稱,報告期內,公司重點對研發系統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圍繞核心產品分別搭建起試劑和儀器2大研發體系,報公司研發投入1.23億元,佔自主產品收入的10.86%,較上年同期增長10.94%。

據悉,長期以來,邁克生物堅持每年將淨利潤的25%至30%投入到自主研發中,過去5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約10億元,佔自主產品收入13.4%。

在服務和營銷網絡層面,邁克生物建立了產品銷售、物流、應用以及維修服務的一體化體系。在國內市場,公司設立了13家渠道類子公司、13個辦事處,未來還將拓展海外市場。在成本控制上,邁克生物結合行業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判斷,成本效益優勢對於體外診斷行業至關重要。

據悉,體外診斷產品主要分爲儀器和試劑,其中,診斷儀器成本價值相對較高,其核心零配件會受供應週期以及成本上漲的影響;診斷試劑的關鍵原材料包括生物活性材料、磁珠等,如能實現自產將會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另外,診斷試劑的原材料大多存在有效期,採購和生產計劃管理不當,可能產生報損從而對經營業績帶來一定影響。有鑑於此,邁克生物長期以來在研發、生產和供應鏈採購端均非常重視成本控制,尤其是關注工藝優化,致力於通過原材料開發提升原材料自產率,從而降低自主產品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