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網

7月13日,特步國際(01368)發佈了二季度及半年度盈利預喜和運營數據,盈喜表現激起了一片券商機構的看好。

據財報數據披露,該公司預計2022年上半年收入和淨利潤同比錄得增長均超35%,兩大核心財務指標均維持高雙位數增長態勢。而增長原因則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特步主品牌及特步兒童業務在產品創新、零售渠道升級及品牌知名度提升方面取得突破,零售表現令人鼓舞,從而帶來可觀的訂貨會訂單;另一方面則專業運動分部的索康尼零售銷售強勁,尤其是電子商務業務的零售表現,帶動收入錄得超過100 %的同比增長。

具體對應到特步國際多品牌戰略發展效果上,我們或許能夠窺出更多增長祕密。

據相關數據披露,主品牌方面,H1 收入增速不低於35%;流水增長20-25%,其中成人/兒童/電商分別增長低雙位數/50%+/30%+,特步成人及兒童在產品創新、渠道升級及品牌力提升方面取得突破;存貨週轉約4.5 個月,維持健康水平。時尚運動品牌方面:H1 收入增速30%+,表現好於預期,主要得益於越南等東南亞供應鏈恢復。專業運動品牌方面:H1 收入增長100%+,其中索康尼表現好於預期,尤其是線上和跑步俱樂部的銷售較好。

鑑於上,不難看出,正是在主品牌以及新品牌的“增長力”驅動下,特步國際於2022年H1收入和淨利潤才能錄得高雙位數增長的盈喜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份盈喜報告的刺激下,特步國際的股價翌日便也有所反映——至7月14日收盤,該公司股價上漲3.51港元,報於14.16港元。與此同時,這一份盈喜報也激起了中信、中銀、天風等多家券商機構的看好,且紛紛給予“增持”且“買入”評級。

其中,中信證券表示,看好特步國際深耕本土市場形成的壁壘幫助銷售穩定增長,並在不斷產品力提升中利潤率提升,維持“買入”評級。而天風證券亦表示,維持特步國際的“買入”評級,該公司堅持多品牌、全球化戰略,主品牌專注跑步細分市場維持領先,拓寬產品帶豐富成長矩陣,兒童業務持續發力高增;專業運動與運動時尚有望逐步釋放增量。

那麼,特步國際的多品牌戰略真的如多家券商機構看好的那樣“漸入佳境”了嗎?

新品牌仍處成長期,多品牌發力還差“關鍵一環”

智通財經瞭解到,特步成立於1987年,主要依靠OEM代工起家。2001年,特步品牌誕生,2008年公司成功於港交所上市。2019年通過合資及併購方式構建了包括特步主品牌、索康尼、帕拉丁、邁樂、蓋世威在內的多品牌矩陣。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爲國內前三大本土體育用品品牌之一以及前五大全球體育用品品牌之一的領先地位。

深究其多品牌矩陣發現,該公司的多品牌矩陣主要是定位於不同消費人羣,以提高適應不同細分市場的靈活性。其中,主品牌特步定位大衆運動,主攻高性價比;其他品牌中:索康尼和邁樂面向專業運動市場,爲精英跑者提供高端專業運動體育用品;蓋世威和帕拉丁順應時尚運動風潮,提供吸引年輕一代的時尚運動產品。

目前來看,特步主品牌是公司穩健增長的驅動力,新品牌業務規模還比較小——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大衆運動、專業運動、時尚運動三大板塊營收佔比分別爲87%、11.2%、1.8%。

從近幾年的收入端表現來看,鞋履與主品牌爲特步國際的主要驅動力,而新品牌則仍處於成長期。

分品類看,鞋履收入穩健,產品佔比基本穩定。疫情期間鞋履銷售體現較強韌性,2016-2020年鞋履收入CAGR爲7.44%,2021H1鞋履收入爲26.04億元(+15.53%);2016-2020年服裝、配飾CAGR爲10.92%/8.72%,2021H1服裝、配飾收入分別爲14.52億元(+8.44%)、0.79億元(-8.14%)。產品佔比變動不大,2021H1鞋履、服裝、配飾佔比分別爲63.0%、35.1%、1.9%。

(數據來源:開源證券)

分品牌看,主品牌是集團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新品牌收入佔比不斷提升。2021H1特步主品牌實現爲35.97億元,同比增長12.37%,主要系受益於社會消費情緒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反彈,新疆棉事件下分銷訂單增長以及電商、兒童業務增長拉動主品牌收入增長;新品牌中,2021H1蓋世威與帕拉丁收入爲4.62億元,同比增長0.65%;索康尼與邁樂收入爲0.76億元,同比增長280%。

而從盈利端來看,近幾年來,雖然特步國際新品牌毛利率明顯提高,主品牌毛利率逐步修復,該公司的盈利空間還是存有充足的提升空間。

據相關財務數據顯示,特步國際2016-2019年整體毛利率穩定維持在43%左右,2020年由於跑步和專業設備市場受疫情影響較大導致毛利率下滑至39.1%,2021H1迴歸歷史平均水平,綜合毛利率爲41.80%(+1.30%)主要系產品組合的變動、不同品牌利潤貢獻及電子商務渠道增長。

分品牌看,疫情常態化後主品牌毛利率有所修復,新品提升趨勢明顯,2021H1特步主品牌毛利率爲41.5%(+1pct,較2019年同期-3.1pct);蓋世威與帕拉丁毛利率爲43.5%(+3pct);索康尼與邁樂毛利率爲45.4%(+6.7pct)。

(數據來源:開源證券)

基於上,不難看出,雖然特步國際的新品牌收入端和盈利端都顯現出良好的增速水平,但由於目前的營收和利潤規模較小,因此對於公司整體營收和利潤規模貢獻力量有限,而這也就意味着,目前主品牌纔是特步國際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其多品牌矩陣想要真正發力還差新品牌這“關鍵一環”。

國潮之風蔚然崛起,競爭力仍有待提升

從市場規模來看,近年來受益於國潮文化的崛起,我國運動鞋服市場一直維持着高速增長水平,市場體量也在千億級別愈走愈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披露,2021年中國運動服飾市場零售規模爲3,718億元,同比增長19.1%(有部分2020年疫情同期基數較低的因素),2019-2021 CAGR爲7.8%。結合上述數據不難發現,從市場成長性和集中度兩個維度來看,國內運動服飾賽道均保持領先水平。

(數據來源:東方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於新疆棉事件的催化,國產運動服飾品牌市佔率更是得到大幅提升,進而也促使國內頭部運動服飾品牌在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中斬獲更多發展紅利。

在2020年,耐克和阿迪達斯還是佔據我國運動品牌的市場的大部分市場,我國本土品牌的市佔率緊隨其後——據中研網數據披露,2020年,耐克、阿迪達斯、安踏、李寧的市佔率分別爲20%、17.1%、8.6%、6.8%,可以看到本土品牌的市場佔有率相較於國外品牌而言還有點距離,不過受益於新疆棉事件,2021年國內品牌市佔率明顯提升,海外品牌中阿迪則受損較大。

具體來看,2021年,國內頭部品牌安踏、李寧、FILA品牌市佔率分別提升0.7、1.4和0.3pct,分別爲9.3%、8.2%、6.9%。其中,李寧作爲國潮品牌代表,市佔率提升幅度最大。而遺憾的是,特步國際的市場份額卻並沒有提升,期內市佔率爲4.4%,同比下滑0.1pct。

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特步國際的市場份額在這波國潮紅利不僅沒有提升,還有所下滑的表現也進一步暴露了其競爭力不敵安踏、李寧這兩大頭部品牌的劣勢。

另外,除了市場份額不敵安踏、李寧之外,特步國際的營收、淨利潤規模和增速似乎也不低另外兩大龍頭,具體如下:據相關研報數據披露,李寧、安踏 2021 年全年收入實現 56.6%、 38.8%增長,而特步全年則實現 23%增長;同期,李寧的淨利潤增速達到了136%,而特步的淨利潤增速則爲77%。

綜上種種,不難看出,在日益競爭激烈的國內運動服飾品牌中,特步國際營收和淨利潤雖然在此次半年度盈喜報告中錄得高雙位數增長,但多品矩陣還未真正“發力”及競爭力不低另外兩大頭部的表現,也透露出了其離漸入佳境這一狀態還要一段路要走。

加載中...
相關文章